「這復仇一吻她等了 22 年」—— 荷莉貝瑞為什麼要在奧斯卡紅毯親吻影帝|除了欣賞眾星雲集的盛會,別忽略背後牽動的龐大經濟效益

奧斯卡頒獎典禮向來不只是電影人的年度盛會,更是一場全球矚目的娛樂產業盛事。每年的紅毯上,明星們的造型、言行舉止、甚至一個眼神都可能成為話題,而今年的最大焦點之一,無疑是荷莉貝瑞與安卓亞布洛迪在紅毯上的「復仇一吻」。

回溯至 2003 年,當時年僅 29 歲的安卓亞布洛迪 (Adrien Brody) 憑藉電影《戰地琴人》奪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成為該獎項史上最年輕的影帝。然而,在他上台領獎的那一刻,他卻當眾擁抱並強吻了頒獎人荷莉貝瑞,讓整個典禮一片譁然。

Sources: GQ

22 年後,荷莉貝瑞 (Halle Maria Berry) 終於「討回公道」,在紅毯上主動給了布洛迪一個「復仇之吻」,引發全場驚呼。更有趣的是,布洛迪今年再度封帝,這場戲劇性的時刻不禁讓人玩味,彷彿命運都在為這場冤冤相報的戲碼精心安排。

Sources: Variety

但奧斯卡的意義遠不止於明星間的風波與趣聞。在這場光鮮亮麗的盛會背後,實則蘊藏著龐大的經濟效益。無論是影視產業的票房收益,還是周邊產業如時尚、媒體、廣告和旅遊等領域的商業價值,都讓奧斯卡成為一場不折不扣的「吸金盛典」。

奧斯卡如何讓電影票房飆升?

歷年來,奧斯卡對電影票房的加持效應已被無數數據證實。電影一旦獲得提名,便能享受巨大曝光,最終奪獎的作品更是能獲得市場爆發性的回饋。

例如 1999 年的《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該片在奧斯卡提名公布前的累積票房為 7500 萬美元,而在頒獎典禮後,其票房攀升至 1.3 億美元,其中 43% 的收入來自提名後的加持。又如 2004 年的《百萬美元寶貝》(Million Dollar Baby),在奧斯卡提名前,票房僅約 850 萬美元,而提名後暴增至 5,635 萬美元,最終票房甚至達到提名前的 10 倍。

這種現象並不僅限於好萊塢主流電影,對於獨立製片和藝術電影來說,奧斯卡更是關鍵的「救命符」。許多小成本電影若能獲得奧斯卡提名,便能吸引更多觀眾關注,進而打開更大的市場。例如 2016 年的《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原本是部市場關注度不高的獨立電影,但在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後,票房翻倍增長,全球最終票房超過 6,500 萬美元,對一部製作預算僅 400 萬美元的電影來說,這無疑是巨大成功。

奧斯卡如何帶動產業鏈發展?

除了電影票房外,奧斯卡還帶動了眾多相關產業的發展。首先,廣告與轉播權收入便是一大金礦。儘管奧斯卡自 1982 年起不再接受企業贊助,但頒獎典禮仍透過廣告與電視轉播創造巨額收益。根據 WalletHub Report 的數據,奧斯卡典禮的 30 秒廣告費用約為 195 萬美元,直逼全球盛事超級盃(Super Bowl)的廣告費用。

其次,公關產業也因奧斯卡而興盛。各大影業公司每年投入數百萬至上千萬美元進行奧斯卡競選宣傳。例如 2019 年至 2020 年間,Netflix 砸下重金推動旗下作品,如 《愛爾蘭人》The Irishman)與 《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以求在奧斯卡獎項中取得亮眼成績。根據業內人士的推測,Netflix 當時的宣傳預算高達 1 億美元,主要用於這兩部影片的競選活動。然而,Netflix 原創電影部門負責人 Scott Stuber 曾公開否認這一數字,強調其投入與業界標準相符 (Observer)。

儘管 Netflix 並未正式公開確切的宣傳成本,但其他報導估計,該平台當年在奧斯卡季的行銷預算介於 6,000 萬至 7,000 萬美元之間 (CBR)。這場由奧斯卡戰略公關名人 Lisa Taback 主導的競選活動,涵蓋從名人背書到廣告投放的全方位行銷操作,意圖在傳統好萊塢的獎項生態中搶占一席之地。這種積極布局不僅顯示了 Netflix 對獎季的高度重視,也凸顯了串流平台與傳統電影工業之間的競爭正在加劇。

此外,奧斯卡還間接促進了時尚、珠寶、美容等產業的發展。每年的紅毯造型成為各大品牌展示的絕佳舞台,高級訂製服、珠寶品牌的曝光度直線上升。例如 Tiffany & Co. 和 Cartier 幾乎年年成為紅毯上的主角,一條名人佩戴的鑽石項鍊便能瞬間成為市場矚目的熱賣單品。根據 WalletHub Report 一線女星奧斯卡禮服總花費可能高達 $10M 美元(普通出席者花費 150 萬美元,首次出席者花費 26.6 萬美元)

奧斯卡如何影響洛杉磯當地經濟?

作為奧斯卡的舉辦地,洛杉磯的經濟也從中獲益良多。根據洛杉磯經濟發展委員會的統計,奧斯卡典禮每年為洛杉磯帶來至少 1.75 億美元的經濟收益,並創造約 7,000 個工作機會。典禮期間,酒店、餐飲、旅遊、租車等行業的需求激增,甚至帶動當地小型企業的商機。

例如,好萊塢的高端酒店如 The Beverly Hills Hotel 和 The Hollywood Roosevelt Hotel,在奧斯卡期間的入住率幾乎達到 100%,房價更是翻倍上漲。專門提供禮服、化妝、造型服務的店家更是訂單不斷,連奧斯卡當天提供餐飲服務的高端餐廳都得提前數月預約。

串流平台對奧斯卡的衝擊與融合

奧斯卡頒獎典禮作為全球影視界的盛事,其背後蘊藏的經濟效益不容小覷。隨著串流媒體平台的崛起,奧斯卡與這些新興媒體之間的互動,正深刻地改變著傳統電影產業的生態。

近年來,Netflix、Amazon 等串流媒體平台積極投入電影製作,並以優質作品角逐奧斯卡獎項。例如,Netflix 的《羅馬》在 2019 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等多項大獎,打破了傳統電影公司對奧斯卡的壟斷。 這些平台的參與,不僅為觀眾提供了更多元的觀影選擇,也促使傳統電影公司重新審視其發行策略。

然而,串流平台的崛起也引發了傳統院線的擔憂。部分電影節,如坎城影展,曾對未在院線上映的串流電影設限,要求競賽片必須在法國戲院放映。 這反映了傳統電影產業對串流平台的複雜態度,即既希望擁抱新技術帶來的機遇,又擔心其對既有商業模式的衝擊。

奧斯卡轉播權的變革與經濟影響

傳統上,奧斯卡頒獎典禮的轉播權由大型電視網掌握,這些轉播權費用是奧斯卡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然而,隨著觀眾收視習慣的改變,電視轉播的收視率逐年下降。根據報導,奧斯卡的觀眾人數從 1990 年代的高峰期大幅下滑,這使得轉播權的價值受到影響。

為了適應這一變化,奧斯卡主辦方開始探索與串流平台的合作可能性。據報導,奧斯卡主辦方曾與 Netflix 等串流巨頭進行非正式討論,考慮將頒獎典禮轉播權授予這些平台。 這一舉措不僅有望吸引更多年輕觀眾,也可能為奧斯卡帶來新的收入來源。

總而言之,奧斯卡與串流媒體平台的互動,正重新定義電影產業的生態。這種變革既帶來了新的經濟機遇,也對傳統模式提出了挑戰。未來,如何在保持電影藝術價值的同時,適應技術與市場的變化,將是奧斯卡乃至整個電影產業需要思考的課題。

奧斯卡:不只是獎項,而是一門生意

奧斯卡不僅是一場電影人的盛宴,更是一場資本運作的縮影。從票房到廣告、從時尚到旅遊,奧斯卡的影響力遠遠超越了一座小金人帶來的榮耀。它是一個品牌、一個產業風向標,更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商業秀。

因此,當我們驚嘆於紅毯上的話題性瞬間,或關注影帝影后的誕生時,別忘了,這場典禮的每一個環節,都牽動著千萬資金流動。奧斯卡不只是一場頒獎典禮,它是一場精心策劃、影響全球的商業大戲——而這場戲,每年都還會繼續上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