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顧問業|英國管顧業內幕,如何在惡劣的海外就業環境中脫穎而出?ft. Andrew Lee (Podcast 精華)

最後更新時間: 2024 年 04 月 27 日

本文是 Podcast 逐字稿精簡版!歡迎點擊連結 👉🏻 收聽完整內容

喜歡的話,記得到各大平台給我的 Podcast 五星好評呦 🌟(逐字稿整理不容易 🥹)!


本集節目由「OfferLand」贊助播出,OfferLand 是一個「專為留學生和職場新鮮人打造的論壇」,除了論壇以外,我們還提供 留學申請落點查詢系統、促進資訊對稱,一起共創專業的留學&職涯平台!

嗨!歡迎收聽「Jason 學長的職涯資料夾」,我是主持人 Jason。我長期分享職涯與留學相關內容。在這裡,大家不僅能「打開」資料夾、探索故事,也可以跟我一起「編輯」資料夾,豐富經歷、獲得見解、學習新知識!

🎤 本集來賓:Andrew Lee

LinkedIn|https://www.linkedin.com/in/andrew-kuanhan-lee/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oandrewlee/


本集重點:

📂 管理顧問是什麼、如何進入

📂 Management Consulting vs. Strategy Consulting

📂 管顧業看重的特質

📂 Arthur D. Little 就職心得

📂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Management Consulting

📂 從 0 到 1 練 Case 的方式

📂 Takeaway:給想要進入管顧業的人


J: 今天非常開心可以邀請到我的高中同學 Andrew 來跟我們分享,他在管顧業的工作型態、工作內容、工作心得,還有怎麼踏入管顧業。包括:面試流程、Mock interview 的方式、Case interview,還有面試中的各個環節需要注意什麼!如果你也很好奇的話,就讓我們繼續聽下去吧~

Yo Yo Yo What’s up! 大家好我是 Andrew,稍微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 2023 年從 LBS MiM 畢業,現在倫敦的管理顧問諮詢顧問業工作,公司叫做 Arthur D. Little。

過去在英國台灣兩地都有實習經驗,也做過留學生學生會,不管是我們學校英國或者是世界各地的、全球的台灣學生會這樣子。那我跟 Jason 學長是高中同學,然後就一直聯絡到現在,那就我就任他擺佈了。

J: 非常開心 Andrew 可以接受我們的訪談!因為其實 Andrew 算是我的流量密碼,之前有採訪過 Andrew 有一篇「從留學到就業:LBS MiM 的他是如何斬獲管顧 Offer?倫敦商學院就學體驗和求職心得分享!」的貼文,那篇流量真的是蠻高的。然後也很多聽眾對怎麼求職、或是怎麼找到管顧業,或是管顧業到底是什麼相關內容很感興趣啦。我們就先從最近的經驗來跟大家聊好了!

內容目錄

目前正在哪一個公司?平常需要做哪些工作?

我過去這四個月從 LBS 畢業後,我先做了一份暑期實習在英國的 UBS。後來到英國的一家管理顧問公司 策略顧問公司叫做 Arthur D. Little,我們在全世界各地有 40 多間的辦公室,我們也有台北辦公室。那我們是叫做世界上「第一間」管理顧問公司,1896 幾年設立的,反正有 130 幾年的歷史。

然後我在英國,我在一個叫做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TIM 的一個組工作,過去四個月我在那邊做實習、也就是試用期,然後近期很高興能夠轉正,所以回到台灣一段時間可以遠端工作,然後順便辦理英國的工作簽證這樣子。轉正後就開始逍遙自在了,沒壓力、回台灣放鬆一下,然後公司也很開明的讓我在台灣可以遠端工作三個禮拜,所以回台灣見見朋友、見見 Jason 學長。

管顧業有很多不同的面向或公司種類,MBB 是一個大的 group,那其他公司可能有他們自己的利基市場等等。你覺得你們管顧公司的特色在哪?或是當初為什麼會選這家?

是的是的!Jason 學長講的其實沒有錯,就是有那種就是什麼都做管顧公司,比如說 MBB 我們俗稱 McKinsey, BCG, Bain(三大管理諮詢/管理顧問公司),然後我們公司其實也跟 MBB 很像,就是我們基本上是什麼類型的 consulting 都有一個專門的 team 在負責。比如說 strategy, operation, risk, tech 這些都有個特定特別專長的組在負責,那在世界上一些比較大的市場,比如說紐約、倫敦或者是一些國際市場,新加坡我們會看到很多 boutique consulting 叫做比較小的諮詢公司。但他們就會有專長專精的自己的一個領域,比如說國防軍事,然後或者是真的很專精的科技 AI,這些都有很多很專精的小型的諮詢管理顧問公司。

那之所以關於管理顧問就有很多不同的面向,我們常稱 strategy consulting, operation consulting, management consulting, risk consulting, financial consulting, investment consulting 就有很多很多不同種 consulting。然後我一直以來 target 的就是 strategy consulting,想做的是 strategy 的部分,所以我當初申請我們公司也是看在我可以直接申請到我們公司的 strategy team。

因為像我們公司在倫敦有 risk 有 tech 然後有 strategy 然後我當初申請的這個職位,就剛好就是 strategy consulting 的職位,然後也比較對標我在 LBS MiM 跟我大學在 King’s College London 讀的 business management 相關,跟我過去的經驗也比較相關。所以我一直專注的就是想要進入到 strategy consulting 的部分。

然後之所以為什麼選擇我們公司,其實是我覺得我們這個組別的客戶,產業分配的非常廣。我到目前為止我經歷過了四個月下來,我經歷過三到四個專案,現在在第四個專案,過去經歷過了教育類型、兩個食品相關跟一個汽車產業,所以我覺得這個不同產業的特性在我們公司做得非常好,就是我能夠在短時間內接觸到很多不同的產業,所以我覺得這是我選擇我們這個公司很大的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的話就是我們公司的全球性,就像我剛剛說我們公司在四十幾個地方都有 office,所以無論是要跟各個不同的辦公室合作,然後認識不同的人或者是未來如果有想要到不同的辦公室去做短期交換,或者是長期的 relocate 其實都是相對容易的。

J: 那我感覺這一點就真的跟風險諮詢很不一樣,就真的是 consulting 跟 advisory 它的特質有展現出來。因為像你 consulting 你四個月就經歷很多不同專案,可以面向到很多不同客戶。但像我做風險諮詢,我們可能一兩年每次做的案件性質都是一樣的,甚至客戶的種類永遠 maybe 八九成都是一樣同樣的東西,所以等於說重複的案件一直在承接,所以我們 maybe 比較更專精在某一個服務上、你們會有更廣泛的經驗累積。

其實 strategy consulting 我覺得就是雙面刃,看你自己喜歡,就是你自己有沒有已經找到一個你有熱忱的方向,然後你有沒有還想或是還想要繼續探索。你還想繼續探索 strategy consulting 很適合你,那你如果你已經找到一個有熱忱的產業、有熱忱的方向的話,你可以選擇比較小型的專精的管理顧問公司去累積專一產業或特定方向的專案經驗,或者是你也可以選擇大型的諮詢公司,但是你可以進去然後跟你的老闆說,你想要專精在什麼樣子的案子方面。所以其實都是看你自己會對未來三到五年的職業規劃,跟你自己有沒有找到你想要的熱忱。

那你覺得顧問業會看重,比如說他在招人的時候會看重哪些特質,或是怎麼樣的比如說什麼樣的個性?是不是一定要外向才比較適合進入管理顧問業?

其實我覺得也不是外向。前兩天剛好我朋友問我說有什麼樣的特質是比較適合,我就可以從適合來講,因為適合其實就等於,人家可能也看中你自己的特質,如果適合管理顧問業,而且你不會對管理顧問業疲倦枯燥的話,你不會太快感到疲累的話,我覺得喜歡與人交流、了解新事物,甚至到你喜歡旅遊,這些可能都是一個你未來可以在管理顧問業裡面走更久的一個特質。

因為其實就是產業的 nature 就是你每到三四個月,你或許就要換一個專案、換一個產業,然後又是一批新的人。你的客戶可能是各種不同的個性都有,難搞、不難搞,或者是外向內向,但是你就要調整你自己去應對你的客戶,所以你是不是一個能夠簡單調適你自己,不管是心境也好、個性也好、說話模式也好或者是與人交流的模式也好,你能不能夠快速的調整你自己,我覺得是一個你能不能夠享受這份工作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因為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你能夠真的享受快節奏的變化跟你生活上面的變化。

我覺得我們有一個很大的感想是當我們真的開始之後,尤其是對新鮮人來說,有一個很大的需要適應的轉變是你不會每一天的工作內容都是一樣,起碼你每一天的工作內容其實都是不一樣。然後你一天可能你前一天晚上想像好隔天會長什麼樣子,但結果實際上 A 會突然打給你、B 會突然打給你,然後又突然插一個 meeting 進來,所以其實你的工作模式跟效率都是要一直為了你身邊的工作夥伴然後去調整。所以我覺得我自己英國叫 adaptability 如果這個東西,你可以很輕易的去調適你自己的話,我覺得你會比較容易去享受這個工作。

那如果是比如說硬門檻或是相關背景的有沒有一些限制或是比如說你有哪些實習或是工作經驗,或是你有哪些學術的基礎 maybe 會對於申請管理顧問業更加容易之類的。我覺得首先管理顧問業其實好像沒有特定,一般來說不會特定想要找哪一個方面的學生或是主修哪一個領域的學生,至於哪一個專業或是哪一種實習比較容易幫助你慢慢的累積。我覺得所有實習都是慢慢的幫助你累積到能夠拿到你理想工作的經驗,只是你想要在哪一個市場找到工作的,在當地市場實習經驗就會顯得比較重要,這個可能是我們過去這幾年來說我身旁的同儕比較共同的一個感想,就是比如說想在倫敦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話,那上一個暑假或是最近的話可能在履歷上面就要有一些倫敦的經驗,比較容易會被倫敦的公司看到。

其實就是看你自己想要從事什麼方面的顧問業,如果你是想要進到一個公司,他對金融、對 M&A、或者對於風險有比較大的專長或是專精的地方,或許你在 finance 上面的實習就要再多一點,或者是你至少能夠展示給他們說你有一些相關的金融工作經驗、financial modeling 的技巧、或者是至少你要了解到他們是怎麼工作的。

所以還是看你自己想要專注在什麼樣的 consulting 的工作,但如果是只是一般的 consulting 的話,其實最重要的是有沒有一些國際的工作經驗,不然的話,其實大家的實習經驗就會差不多,但如果你能夠在前面有一個相關的顧問業的話,其實也是蠻好的。因為你至少可以展示你對顧問業的熱忱,然後你的 motivation 是有的,然後人家也會相信你在一些基礎上面的技能,至少可以獨立應對客戶,至少你能夠做 PPT、至少你會 Excel,你至少會知道怎麼用 Excel,所以如果你能夠找到一個不論是大型或是小型各種規模的顧問公司的工作,其實對於你接下來面試都是有幫助的。

顧問業日常到底在做什麼?你剛剛有提到在四個月就接四個專案,是顧問業的專案週期都比較短嗎?就可能一兩個月內就結案了?

如果純粹週期的話,因為每個公司專精的項目不一樣。但如果以 strategy 來講的話,一般來說我們聽到三到六個月的專案為一個週期。看每個工作、每個公司的 staffing 的模式是什麼?staffing 就是我們就是說怎麼調配他們的人力資源,那看每個公司調配人力資源的模式不一樣,有些公司可能就是一批人馬做滿三到六個月,或者是他會把一個專案裡面分成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然後一批人馬做完第一階段,他們就撤退去做別的專案,然後下一個換另一批。

所以其實每個工作、每個公司的模式不太一樣,像我們公司的話,我們就是常常會分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那不一定同時都是一批人跟完一整個專案,所以這也是回到這個 consulting 本質的一個最大優點,就是你可以跟很多不同的人工作,然後你可以真的學到團隊工作、如何去適應其他人工作模式的一個經驗。

至於回到週期本身的這個問題的話,像我們的話,其實還是回歸案子的本身的本質,然後那個案子是什麼方面的。比如說,就是經濟調查、商業經濟 commercial diligence 的部分的話,那也許就會比較短,可能只是一個月。然後如果是一般的 strategy market entry project 可能就是兩到三個月,所以就是還是看你們公司專注在什麼方面的 consulting,然後如果是 strategy 的話,那就是三到六個月平均吧。

基本上客戶有各式各樣問題,只要符合你們那個領域或是 team 所服務的業務,你們都會接嗎?

應該是說符合我們 partner 他們的專長,如果我們的 partner 覺得他能夠接,然後他能夠做得出來的話,誰會對錢有所抗拒呢?當然就是來者不拒了。

J: 你們案子都是 partner 自己會下去嗎?

應該說就是因為你賣給客戶嘛,所以你一定就是要至少你要放一兩個 partner 在你一開始的 proposal 上面,讓客戶覺得說 OK 我至少有利用到 partner 的專長跟經驗。但是實際上來說的話,像我們公司一般都是可能 maybe 一個 partner 加上一個 principal 加上一個 manager,然後再加上二到三個的 consultant 跟 business analyst。

那其實就是看那個專案上面的預算,因為 consulting 的收費方式是這樣,就是你第一階的就是比如說我是 business analyst 我的收費程度是最低的、我的 daily charge 是最低的,然後往上就是越來越高,所以也許 partner 在這個 project 上,只會 bill 客戶一天兩天三天,然後剩下的人就是依次累進、越來越多。然後 business analyst 的話,就是我會再 bill 這個 project 一個月這樣子,所以其實就是看 partner 跟這個 project 的複雜程度,然後再看我到底要 bill partner 幾個月、要幾天在這個 project 上,然後是 manager 要再幾天在這個 project 上,那一般來說的話就會有一個 case manager,那這個 case manager 可能是 manager 或是 principal,他就是直接的專案管理員,管理下面的 consultant 跟 business analyst。然後 partner 的話可能就是我們做完一個階段的簡報,然後他來拿他的筆在上面畫一畫,留他的 comment 然後留了一堆 comment 我們再慢慢的修,但他就是時不時的來看一下、看一下。

那我聊一下管顧業 career path,會不會很多人到 manager 升不上去、或有業績壓力?是不是到 manager 後,大部分人都會跳槽?當然大家就知道管顧業很好、跳槽出路很多,是不是很多人跳出去;然後如果要跳進來 as manager level 是有機會的嗎?

好!先回到最後一個問題,我覺得最後一個問題比較直觀一點,就是是有機會的,我也看到蠻多案子是人家可能,就是到了比較資深的階段才跳進來。但這個就是取決於你自己有沒有本身有沒有一個專長跟專業,如果你在同一個領域打滾了,譬如說你在汽車產業打滾了 10 到 20 年,你變成一個汽車產業的專家,人家問你什麼你都了如指掌,那我對 consulting 公司其實是非常有價值的,因為如果你的 consulting 公司是有汽車產業的客戶跟專案在做的話,你身為一個 senior expert 加進來的時候,就是會對產業會帶來很多錢。而且會帶來很多 connection 就是你已經有很多客戶的業界 connection,所以對於未來想要賣專案的話,就是獲得就是更好的業績,所以其實蠻容易的。

至於說前面兩個問題的話,就是大家可能都會覺得管顧業大家很跳槽,或者是很常改變職業的方向。我覺得這也是一個摸索的過程,就是可能很多人加入管顧業一開始,就是覺得說我還不確定我未來想要做什麼。

那或許過到 3 到 5 年之後,你經歷過很多不同產業的專案,你發現了你對某個產業具有特定的熱忱,那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開始考慮轉職,是不是要直接加入到那個產業,然後也許是更好的待遇、也許是更舒服的 work life balance,也許是更舒服、就是更符合你職業的導向,那這個就是 consulting 最大的優點,因為它可以協助你找到你想要的熱忱。

那至於說什麼時候跳槽,我覺得這個就是因人而異,就是很大程度、很多時候可能是看到說你是不是就是還能不能接受這樣高強度的工作環境,或者是你還能不能享受這個時常變換的工作模式、工作專長,或者是有時候可能是機會來了,大家就會覺得大家就會想要把握住機會,所以也有很多人是從 consulting 就待在顧問也就是從頭待到尾,然後一路升到 Partner。

所以我覺得這個優點就是 consulting 幫我們打開了很多未來的門、未來的選項,那至於要不要選、什麼時候選跟最後選去哪裡?其實都是大家自己的決定跟就是機會出來然後到你眼前,然後你就把他抓住。

因為你之前也在台灣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 management consulting 部門實習過,那你覺得計師事務所的管顧部門跟你現在的管顧公司,他們的差異在哪裡?

其實還是回歸就是 strategy consulting 跟 management consulting 的差別。管理顧問公司的話,那一般他們的專案週期會長一點,就像風險顧問也好或是管理顧問,其實就是像你剛剛說的就是週期長、產業特定或是方向特定,因為他們都是一些合作很久很久的客戶,有非常好的信任基礎。那客戶一直丟給他們的問題,可能就是類似方向的問題,需要他們去解決。

所以我到現在來說的話,我覺得四大他們的管理顧問也非常好,只是就是平常工作的方向不同。因為做策略顧問的話,就是週期比較短、動作比較快、然後速度比較快。四大的管理顧問的話,可能步調會稍微慢一點,可是你會有你的專長、你會有你專精的部分,所以其實就還是看你自己個人的選擇。

現在蠻多客戶都希望你們 as a consultant 提供的 solution 是可以落地,真的帶來利益上的產生。那你們現在專案 deliver 的性質會不會有所不同,從以前只是單純提供 strategy,但現在除了 strategy 以外,還會提供可以落地的方案?

我到目前為止都還是在 strategy 的部分,我還沒有參加過到 implement 的部分。那 implementation 的話比較長,可能是管理顧問公司在負責。我之前可能 network 或是 coffee chat 的一些管理顧問公司的學長姐,那他們的話就是做了比較多實踐的部分。

可是也不是說策略公司完全沒有實踐的內容或是角度,也是還是看那個專案的預算跟複雜程度。好比說如果我今天接到一個一年長的策略專案,但這一年來你肯定會做了很多很複雜的設計,然後你會做了很複雜的分析跟很複雜的建議,那你這時候再換另外一家管理顧問公司,或是換完全的另外一個 team,然後來幫你做實踐的話其實很不合理。因為前面複雜的設計跟複雜的 recommendations 都是同一個 team 來做的話,下一個 team 未必能夠就是完全的理解你上一階段做的是什麼。

所以在比較長的專案的策略專案裡面,或許就會有一些實踐的內容在,所以其實還是看客戶的預算出到多長,然後這個問題本身的複雜程度,再去決定找的顧問公司是誰、然後什麼類型的顧問公司,跟他們能夠做到純 strategy 或是他們也可以做到一些實踐的角度。因為實踐其實也是一個很專業的東西,也未必是一個策略顧問公司能夠 cover 到的。

J: 所以你目前就在策略顧問公司嗎?

我現在在策略沒錯。

MBB 他們算管理顧問公司,MBB 因為他們真的非常非常多人、非常大,所以他們專精的角度會有真的很廣泛,他們有的時候也會做到實踐的方面、多數是做策略。然後也許也會 cover 到一些管理顧問,所以他們稱為他們自己為管理顧問公司。

但是其實他們做的東西真的非常非常廣泛,然後比如像 Bain 有很多專門是在做金融方面的顧問,所以其實每一個 office 在每世界各地的辦公室,每一個公司都會有不同的顧問。

你在做 consulting 這段時間,有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別有趣的事情?

工作本身蠻有趣的。就是像我剛剛說的,就是你每天工作的內容其實都不太一樣。在英國其實蠻特別,大家很 respect 你自己下班後的時間,所以我們可能一週吧,一週會有一天我們下班後會一起去快速的喝一杯,但是結束後之後大家就會各過各的生活,然後假日也會很尊重你,也不一定會打(基本上不會打擾你)除非你在一個很緊的狀態上,但是我其實覺得這就是英國或者歐洲好的地方,就是他很尊重你自己的個人生活。

然後像我現在我跟公司說我想要回家探親,然後順便辦簽證,他也讓我能夠就是回到台灣,然後很彈性的工作。所以我覺得這個是這個歐洲或者英國的工作文化很棒的一個地方。但有趣的話就可能就是很多不同的公司 event,像是我們有那種尾牙,然後我們從 11 點開始到下午五六點就在一個餐廳裡,然後他們叫我扮聖誕老公公,然後送大家禮物。其實這其實蠻好玩,就是有很多不同公司的活動。

然後譬如說我們公司 每一年都會讓你去到就是讓每一個人去到一個 這個訓練 這個訓練的話 會是在世界各地的任何一個地方 就是看你當年怎麼規劃 就是就會有一個禮拜 你可以到那個地方 然後去認識來自不同辦公室 跟你同個階級的人 然後你就在那個地方。譬如說明年的話 我覺得很有可能去 也許是西班牙、也許是奧地利。那就是其實我覺得就是管理顧問公司一個蠻好的地方,就是你旅遊的機會真的非常多,不管是專案上、旅遊或者是訓練上,或者是你單純的就是一個你能夠彈性的規劃自己的時間,然後你可以安排假期去旅遊,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彈性很好的一個角度。

上班時間通常是幾點到幾點?

這個就是其實蠻看你的資深程度的。像我們公司的話,他們其實真的蠻尊重個人時間的,所以如果你說你假如有安排,或者是你下班後你想要譬如說去健身房或者想休息一下,基本上都是沒有問題的,就是只要你把你的工作做完就好了。

但是我過去這四個月身為一個 intern、身為一個打工人,然後在必須要被審判能否轉正,能否持續留下來的一個被審判者,我算是給出我的所有、我給出了 120% 的努力,所以我的工時在過去這四個月其實蠻長的,也許是就是一天可能會工作到蠻晚的,然後回家後可能還需要看一下電腦這樣子。然後假日可能也會需要工作,可是這個都是過去式了,直到我開始正職之後會好很多。

J: 開始要把假放回來了…

對!就是你比較會有談判的本錢,因為畢竟你是一個正職了。然後其實他們就是回歸到他們尊重的本質,就是他們其實很尊重你。所以他一定會讓你能夠自由分配自己的時間,工時的話就是你把事情做完就好了,也許你某一天你可以 6 點做,但也許你在一個比較緊的專案上,你可能會需要做到 10 點 11 點,或者是假日可能要工作一些些、但是因為一年來說都會是專案週期,就是依專案週期而走,然後依專案性質而走。

你一定會有跟到比較鬆的專案,或者是跟到比較緊的專案,所以你的生活一定是有喘息的空間的。跟到比較緊的專案的話,那你就期待下一個專案比較鬆,然後你就可以喘息。或者你就可以安排一個假期在兩個專案之間,然後去放鬆一下。所以其實在看自己個人能不能夠接受短期高強度的工作,如果有辦法的話,那其實一定都會有喘息空間的,不會是一年四季都會是高強度的工作。

Case Interview 有沒有推薦的方式去讓一個新手小白從零到一開始練 Case?

J: 我們剛才聊了很多管顧的內幕或秘辛,或至少是工作上的一些特點、日常很真實的工作經驗。那應該蠻多人會想知道是如何進到管顧公司?就是他們到底要怎麼踏進這個門?

有一個網站是我們整個 LBS 一起準備管顧業的同學都非常喜歡的一個網站,叫做 Crafting Cases (https://www.craftingcases.com/)。Crafting Cases 這個網站是由兩個以前在 MBB 工作的顧問出來設立的,那我們都覺得他給的一個 7 天的免費課程是非常完整的,帶我們走過 case interview 的準備跟實際上 case interview 會長怎麼樣,然後你應該怎麼講。

我不覺得會需要 7 天,因為他講話其實蠻慢的,所以你快轉的話其實幾天就能夠過完。但是經過這個免費課程之後,你就可以了解到 ok case interview 會長什麼樣,然後你就知道你自己可能哪一個地方需要加強,那他有付費的課程,然後他就會幫助你加強那個部分。那這個就是看你自己的需求,不過跟完他的免費課程的話,其實就可以了很大程度的了解 case interview 長什麼樣。

所以一般來說我們的建議會是,你也許想要找管顧的工作,那你先去過完這個課程,然後你就可以開始慢慢的找身邊的同儕,開始練 case,然後就快速帶到一下我們之前訪問(從留學到就業:LBS MiM 的他是如何斬獲管顧 Offer?倫敦商學院就學體驗和求職心得分享!)有講到的東西,就是我們的概念是可能前 10 到 15 個 case 你只需要找 1 到 2 個 以及你確定他很會做 case,不管他是已經在顧問業工作,或者是他是你的學長姐,或者是他比他準備的進度比你前面,但你要確定他很了解怎麼做 case。你前面 10 到 15 個 case 你就專門找他做就可以了!找他們做就 1 到 2 個 case coach 做就好了,然後他會帶你至少會幫你建立起你做 case 的模式,然後做對 case 的掌握度,然後把一些很基礎很基礎應該要做的事情,去培養一個模式、培養一個習慣,然後把一些很基礎的錯誤改進。

10 到 15 個 case 之後,你再去多元化你的 case partner,然後 15 個 case 之後,一樣還是建議你(有機會的話)找有經驗的 case partner。以 LBS 來說的話,我們就會找我們 LBS MBA 的學長姐,因為他們之前就會是顧問業的工作者、然後他們也有很高機率,也是這些顧問公司的面試官,那去找他們練一個小時的 case,他們就可以幫你細修一下你的細節上面的需要調整的地方,或是怎麼能夠更自然的去表達你的想法或者是可以怎麼樣更有架構的去說出你的想法。

所以 15 個之後,你再去找這些更有經驗或者是更多元的 case partner,那我覺得分水嶺就是差不多 15 個,15 個以前就是你好好的建立你做 case 的基礎,15 個之後我們去細修還可以更精進的地方,從 99% 到 100%。

J: OK 所以等於說 15 個之前,我可能找一個有經驗的老手幫我有點像 Mock Interview。就是他幫你當你的考官嗎?

對,就一到兩個。總結來說,三個階段:

  • 做完 Crafting Case
  • 10 到 15 個 Cases 找一到兩個 Case Coach
  • 然後 15 個之後去多元化你的 Case Partner

那中間 10 到 15 個,就是你一開始剛開始做 Cases 的時候,模式基本上是這樣子:你跟那個人約一個小時就夠了。因為 Case 差不多,本身會花你差不多 30 到 40 分鐘,然後剩下的 20 到半個小時,他給你 feedback、然後他教你怎麼做,然後我們去討論一些,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面可以怎麼樣回答比較好。所以你會是跟這個人約一個小時,一開始的話就是,我幫你做 Case 我會帶著你做,然後我就會像一個面試官這樣問你問題。結束之後,我們再討論 feedback。

那等於說 15 個之後,就你找完老手,已經建立好自己的模式之後,你可能就找同儕跟他一起互相練習,有點像讀書會的感覺。其實很像讀書會,就只是 15 個以前,你不需要去多元化你的 Case Partner,因為你可能會被帶偏、你會獲得太多不一樣的做 Case 的方法。因為每個人做 Case 其實都是他自己的想法,所以你前 15 個最重要的重點是建立起你自己的模式跟你舒服的表達方式,需要清楚有邏輯、然後有分類沒有錯,可是也要有你自己習慣的模式。然後 15 個之後才去吸收不同的資訊,當然很鼓勵大家,就是跟同儕一起做練習,但跟同儕一起做練習的話,可能就是要花兩個小時,因為我要幫你做、你要幫我做,所以就是兩個小時。那最有效率的方法可能就是找已經在工作的顧問從業者,就是跟他約一個小時,他幫你單方面的做這樣。

除了 Case Interview 以外,一面、二面、三面分別是什麼?要先過履歷關嗎?會不會有 HR 先篩選掉一些人?整體來說,招募流程有哪些關卡?

好,那就先跟大家說好了,就是我的求職經驗主要是在倫敦地區、倫敦市場跟中東、杜拜。那所以我的經驗跟我接下來講的模式,基本上會以這兩個市場為主,我對亞洲市場會有比較少的了解,但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聯絡我。然後,我再去幫大家 connect 到我認識的朋友們。

但是,我知道亞洲市場會有一個 HR 的關卡。就可能是因為他們可能需要篩選掉比較大量的申請者,所以在你投放履歷之後,會有一個 HR 的 30 分鐘,多數不會是 Case 或是也許會有一點 Case,就大中華地區有些公司會用 HR 跟你做一個很簡單的 Case 4 分鐘之類的,然後這個之後才會可能是一輪、兩輪的標準的面試。那以倫敦跟杜拜來說的話,多數公司都是很標準制式化的第一輪第二輪。

多數都會是四場面試,就是第一輪有兩場、第二輪會有兩場。然後第一輪的兩場,一輪之中的兩場就會是兩個面試官各一個小時,第一個小時的話就會是,就每一個小時裡面都會是 Fit 加 Case。

Fit 就是我們常說那些動機問題,或者是你適不適合 Consulting、Why Consulting、Why this market、Why this company,或者是問你一些過去領導的經驗、團隊合作的經驗,然後再加上 30 到 40 分鐘的 Case,再加上 10 分鐘的 Q&A。

那我們晚點可以再聊到,每一個步驟的重點是什麼,但是一般來說 In general 就是四場面試,第一輪有兩場、第二輪有兩場,可是還是依公司。以我那一年來說,就是 2023 年,有越來越多公司有不同的模式,尤其是在英國倫敦市場。比如說像有些公司,我有經歷過就是一天,早上就兩輪、下午就兩輪。然後早上兩輪完,當場就跟你說你能不能進入到下午那一輪,下午那輪結束後,他當場就跟你說你有沒有拿到 offer。一天就結束了甚至一個下午就結束了。

然後也有公司不會是走四輪面試,像我們公司就 Arthur D. Little,我的第一輪是標準面試,就是 Fit 加 Case,可是我的第二輪是兩個半小時的面試,它其實已經不算面試了,它算是 Assessment Center、Super Day,就是我兩個半小時,我第一個小時是一個 Financial Modeling Case,就是我有一個面試官他給我的一個 Case,但這個 Case 是需要把數字 Key 進我的 Excel 然後我要在 Excel 上面做一些操作,然後再回頭 present 給我的面試官,再跟他解釋一下我的邏輯,然後我的矛盾這樣子,然後再接 10 到 20 分鐘的 Fit 加 Q&A,這是我的第一個小時。我的第二個小時是一個 30 分鐘的 Presentation,然後我那是一個這個 Presentation 是開放給所有英國辦公室的人都可以加入的,所以我在 15 還是 16 個辦公室夥伴的前面 present 我的 Presentation,然後再接 10 分鐘的 Q&A。最後的半個小時是跟一個 Partner 或是 Principal 做 30 分鐘的對談,所以其實每個公司開始設計不同的面試方式,就不一定只是傳統的 Fit 加 Case,可是練傳統的 Fit 加 Case 是最基本的事情。

因為不論你遇到什麼樣子的變化,都會是從 Fit 加 Case 的基礎上面做變化,所以練 Fit 加 Case 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然後練 Fit 加 Case 的話,對於想要找企業的 graduate scheme、或是企業的 entry level 也非常有幫助,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的面試是走 Case interview。然後行業都開始開始引進 Case interview,雖然可能大家不了解為什麼,但反正越來越多人這樣做。那所以一般來說,我們都覺得練 Consulting 的面試不會有壞處。

那你會遇到團體面試嗎?

沒有耶。我所有的團體面試都是在銀行或者是企業。

J: 所以國外的銀行,他們也會有團體面試?

會的會的會的,而且基本上其實都有團體面試。我在銀行的面試是多數都有團體面試,但這個團體面試就是只會占你 30 分鐘,或者是最多一個小時吧。然後他就會讓你討論一個東西,你們也許是要在一個小時內,做一個快速的簡報,或者要做一個快速的分析一個問題,然後一起討論一個問題。

這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然後他看你在團隊裡面是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所以也許會有四五個面試官同時加入到你 Zoom 的會議室裡面,然後就看著你們做團體分工的討論。但其實就是這個可能要練一下,就是可能大家會說,我要講什麼話讓考官覺得我是什麼樣的領導者。

這個團體面試的過程,我只有在企業或者是銀行的面試裡面體驗過。我在 consulting 沒有體驗過團體面試,可能 consulting 的工作環境也不太需要到,或是他從其他的環節應該就可以了解到你所需要的特質,應該也不需要插入一個團體面試。可能多數來說的話,如果要從 case 跟 fit 這兩個東西去做變化的話,可能比較難做團體面試的變化、比較難設計成團體面試。多數還是一對一,而且我覺得最直觀來說,consulting 面試能不能成功的最大一個因素,其實是你的面試官喜不喜歡你、你們聊的有沒有共鳴。我曾經有經歷過就是 我跟這個人 完全沒有共鳴 我們聊的非常非常痛苦 其實你就可以了解到 這個面試不會是一個成功的面試 所以當下的感覺其實是很主觀 很一對一的一個感覺 或許在這個方面 其實也不太適合做團體面試

那你們在履歷方面 有什麼需要特別注重的點嗎 比如說英文履歷 需不需要一定要一頁內 或是你們的英文履歷 有沒有特定的格式要求

就格式的話,其實大家就會建議的不太一樣。那像我自己跟我很多同學,基本上都是跟我們學校的模板,然後有一些很基本的吧,就是多數都會維持在一頁內,然後英國市場不要放你的照片、是不能放照片,但每個市場不同,所以我也不太清楚亞洲或大中華市場這邊怎麼操作的。

但是以英國來說的話,基本上每個學校都會有自己的模板,所以跟你的學校的模板是最簡單而且最不容易出錯的方式吧。然後再來的話,就是把你的履歷寄給一些有經驗的學長姐看,那比如說寄給 Jason 學長也好,想要聯絡我幫忙看履歷的話,我也非常歡迎。

其實就是快速的,人家就可以很容易透過他們的經驗,然後就告訴你一些很基本的需要改進的地方,但實際上說也沒有說哪一個模板特别好或是特别容易被看到,但就是跟你的學校的基本上不會有問題,或者是去下載一些美國那邊學校的一些商學院的模板,如果你是從商這個方面的話,那就是下載一些商學院的模板 LBS 的模板。我相信你在網路上面應該是找得到的,所以其實就是下載那個 market 的幾個特定 target school 的一些模板基本上就沒有問題。

你覺得在管顧業的申請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特別難的難點?或是你覺得你準備的最辛苦、最難突破的一個東西是什麼?

我覺得有兩個,case 跟 fit 這個是你一定要做好的事情,因為這個是拿到面試後,是能夠取決於你能不能成功的這兩個基本要素。

可是撇開這個不講,怎麼拿到面試其實是一個關鍵。因為現在競爭真的非常就是蠻激烈的,所以拿到面試,其實我覺得這個就是一個遊戲。要理解到這個遊戲怎麼玩,那最能夠幫助你理解到這個遊戲怎麼玩的最快的、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跟學長姐,然後跟你的校友聊,在這個產業、這個公司的校友聊,或者在這個公司的人你的 connection 聊。

其實就是 networking 就是 coffee chat 最能夠有效率的幫助你了解這個遊戲怎麼玩,然後包含這個公司注重什麼、他們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經驗、什麼樣的人格特質,你寫進 cover letter 裡面,然後你寫進你的 CV 裡,甚至是能夠最直觀的幫助你收到面試。那再還有一個就是推薦,所以其實無論是 cover letter、CV、referral 這些都是能夠最直接的由 coffee chat 跟 networking 去幫助你的。

所以我花最多時間的地方是 networking 跟 coffee chat,我給我自己一個小目標是每一個公司我想要申請的,我都會聊至少兩個人以上,兩個人是最低門檻。我自己設給我自己的最低門檻,但我覺得兩個人其實也足夠了,對於一個公司,因為你就可以很能夠完整的設計你的 cover letter,跟設計你的 CV,然後如果有一些公司會有 video interview 就是那種 AI 的,他丢一個連結來,你就對者電腦錄的那種 video interview 的話,我相信兩個 connection、兩場 coffee chat 也已經足夠幫助你給出足夠的 insight,所以我花最多的時間是在每一間公司至少都聊兩個人以上。

那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關於領英經營,或是如何在領英上找到人去做 coffee chat,可以聽我们的下一集。因為這一集我們主要還是在聊管顧跟管顧申請這一塊,那下一集可能會更 general 的講說,比如說我們在海外求職整個過程或是英國留學等等相關的經驗!

在管顧業申請上,還有什麼想分享的?

我剛剛有一個想講的還沒有講,就是一場 interview 不是就是十分鐘的 Fit 然後 case 然後加 Q&A 嗎?

我自己個人覺得 Q&A 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怎麼樣好好地問出一個問題,然後讓對方了解你是真的想要了解這個問題,而且你是提早做好功課的。就比如說,在跟你們公司的誰誰誰聊完之後,我發現你們辦公室是專注於某個產業,那我想要了解你自己個人的經驗。也許一般人很多人問問題的方式就是我想要了解你在這個方面的經驗,那你就可以把你的問題拉長變成說:在跟你們公司誰誰誰聊完,或是在看過你們公司哪一年的年報之後,我發現嗯有這個問題,所以我想要了解這個問題,其實好好準備 Q&A 的問題,也不用多、也許兩到三個、三到四個就好了。但就是要你能夠好好的要去設計你的問題,然後去展現你已經做好功課,我覺得 Q&A 也是一個需要準備的東西。

所以有幾個是我覺得可能大家會忽略 然後需要準備的東西 Q&A 是一個 自我介紹也是一個 嗯 因為一開始 剛開始面試一定都會是自我介紹 嗯 就是說 就是告訴更多 就是那個你有機會告訴到更多 你的背景 但我覺得自我介紹 是一個 很重要的 關鍵是你能夠引領他 接下來幾個 fit question
他能夠問你 啊 問你什麼 因為如果 你在自我介紹裡面 所以一般來說 我的自我介紹 我不會講太多 我過去的實習經歷 或者專業背景 嗯 因為這些問題 他在 cv 上看得到 他 接下來問題 他也會想要問 他也可能會問到 所以我反而會是更多 著重在我自己過去的 多元的經歷
比如說我在哪裡長大 我在哪裡念書 我有各種 不同市場的經歷 嗯 然後我就會分配 很多時間 也許 50% 60% 的時間 給我的課外活動 嗯 我的領導經驗 跟我自己在 就是我們之前 做學生會的經驗 或者是做體育項目 棒球隊 籃球隊的經驗 嗯 其實就是
你要去 帶出 他接下來不一定會問到的問題 可是你很有自信 去回答了東西 嗯 然後盡量把它放在 放在自我介紹裡面 嗯 所以自我介紹 我覺得是一個 大家可能會忽略 但是其實也很重要 你能夠 set the tone 然後 然後 Drag 面試官去走到 你想要分享的部分 嗯
那我們再聊聊看 中間那個 fit interview 就是可能是 行為面試啊 或是 因為這種行為面試 也不只在 管顧業啦 對 因為很多行業都會問 開始問一些這種 然後真的了解 你身為一個人 有什麼樣的熱忱 或是你到底會 怎麼樣應對困難 這種類型的題目 那像你覺得
這種 fit interview 他要怎麼 提前做準備呀 因為這種 他基本上 很難有一個既定的題目嗎 對其實 對就像你說的 其實真的每一個參與 我從來沒有任何一個 interview 是沒有被問過 fit 每一個 interview 都有 fit 然後可能叫做 motivation 可能叫做 fit whatever 但就是怎麼樣去準備這個呢
其實就是把你過去的經驗 格式化文件化 就是我們常說的叫 STAR method 就是 STAR s-t-a-r situation task actions 跟 result 然後你去把你過去的領導經驗 實習經驗 專案經驗 什麼你想要分享的經驗都好
把它每一個經驗都寫成 STAR 一個點兩個點 就 s 兩個點 t 兩個點 a 兩個點 r 兩個點 然後你重複的去練習這些經驗 你要怎麼樣去故事化這些經驗 你要怎麼去能夠完整的去 去講出這個經驗就好了 就是 follow star 的部分
你就不斷的練習 怎麼去說出這些經驗去就好了 因為不論你 fit 遇到什麼樣的問題 其實你都是講這些故事對吧 你都是分享這些故事 所以你最重要的不是練習到 OK 我要怎麼去拼 我猜到你想要問我什麼问题 而是你要去怎麼去
能夠更廣泛的去利用你這些過去的故事 就是讓怎麼這些故事能夠更 夠去面對到各種不同的 fit 的什麼問題 所以其實就是你不斷的去練故事就好了 去練故事練故事練故事 然後你會有更多的經驗 你就可以很自由自在的 OK 我問到這個 fit 問題 我就是拿出這個故事 我問到這個 fit 問題 我就是拿出這個故事

J: 所以其實就是練故事本身 我覺得其實最有效 就等於說準備好很多個故事庫 或是經歷的那種子彈 沒錯 然後你再被問到問題的時候 你再選擇要發射哪一發 沒錯沒錯沒錯

那現在基本上都是網路面試 就是 virtual 那你就是把你的故事庫 放在你的螢幕後面了
我收到一个很好方式的建議 就是做一个故事庫 做一个測調表 然後你就是 也許是不同故事 就是一個 tab 或者是不同故事 就是在一個幾個 column 裡面 那你就是把它貼在你的故事 你就是把它貼在你的螢幕上 然後被問到什麼 其實你就是馬上回答那個故事 甚至看著那個故事 你都無所謂 對啊 但其實就是
故事先寫好 故事先練好 我相信能夠很自 能夠讓你提升 很大部分你的自信 跟你能夠很自由自在去應對 不論你 我遇到什麼樣的 fit 問題 你都可以解决 我覺得就是 面試的内容回答要有結構化就好了 就是不論是 STAR
或者是他問你說 why consulting 你就是給一二三個點 why this company 就是給一二三個點 然後 why you 給一二三個點 甚至自我介绍 你也可以給一二三個點 所以其實就是不斷的練習你的 signposting 就是第一個點 然後讓我們 先來移到第二個點 讓我们先來移到第三個點
讓他很清楚的知道 你有一二三個點 然後 STAR 這樣 結果我覺得這個是最重要的 就是顧問業的面試是最重要的 就是你一定要有一二三個點 一二三個點 ABC

J: 我覺得這個跟 MBA 面試還蠻像的 因为那時候我在做很多 mock interview 的時候 他們所強調的重點 也會跟剛才提到的東西都很像 包括你在 Q&A 的時候
我那時候被敲 就是被打最多的就是他說 你的 Q&A 這一塊 比如說很不自然 或是很像你在拷問面試官 就你一直把問題丟给他 然後你也不跟他互動 就 瞬間點醒我 原來我以前都沒有注意到這些
其實就是對方跟你講完之後 你也在給一點回應

對沒錯 我想要了解到就是這個 對 那就是怎麼樣展現你的熱情 然後怎麼樣展現 OK 我是真的對我的問題是 我真的想要了解到我的問題 而不是我只是為了問而問 對 而且很多問題 像你剛才提到 比如說 learning from XXX 就是我在 coffee chat 的時候
學到了什麼東西 就是 你也可以很不經意的 帶到 或是很不經意的提到說 你看我有做 coffee chat 沒錯 所以我覺得面試上 真的有蠻多經驗跟技巧可以参考 其實就是 就包含甚至前面的 fit interview 就 why this company 你就說 after speaking with XXX company I understand that 這不是什麼東西 其實就是你一定都要提到 就是 不論是 MBA 也好 或是申請 LPA 或是 BS 也好 或者申請這些公司也好 其實最大就是 ok 我真的有跟你們的校友聊過 我有跟你們的公司的人聊過 讓我了解到你們公司 最直接的 insight 其實這才可以說服 就是說
no ok 就這樣才可以說服他說 為什麼我要申請你的公司 因为我是真的了解過去 我才發現 ok 很符合我的興趣 很符合我未來的 passion 所以其實就要舉出一些證據 然後去說服他 對 因為我發現有時候 很多人的回答 連自己都沒辦法說服 那你怎麼會想說
這個問題可以說服的 然後面試官 讓他花他的錢 hire 你

J: 沒錯 好的 那今天非常謝謝 Andrew 來到 Jason 學長的職涯資料夾 跟我分享 英國管顧業 包括工作内容 還有當然求職這一塊 怎麼樣踏入管顧業的一些心得分享。那也希望大家可以去聽下一集 我們關於 LinkedIn 經營 或是英國留學 甚至是英國在留學時怎麼找實習 等等等等的 更 general 的一些分享 那我相信兩集都可以讓大家 有更好的收穫 跟重新檢視一下自己 看哪邊需要做趕快的補強跟加強 下集見 拜拜!


留學&求職資源彙總

  • 💰 雅思 IELTS 報名 $500 折價券:「點我」填寫問卷即可領取
  • 🎯 OfferLand 落點分析:「點我」獲得精選留學顧問免費諮詢一次!
  • 📚 我寫的電子書:「輸入優惠碼:blog100」獲得履歷、SOP 文書、英文面試攻略專屬折扣

我架設了「OfferLand 留學申請落點查詢系統+留學&職涯論壇」,累積 5,100+ 用戶、270+ 文章、2,200+ 申請落點數據!點進來查詢落點&閱讀乾貨,探索最友善的論壇,留學生&新鮮人都在 OfferLand 上討論~

(如您正使用 IG 瀏覽本網頁,請在瀏覽器輸入網址 offerland.cc,以免無法用 Google 登入)

👉🏻 歡迎 加入 OfferLand LINE 好友,獲得個人化落點訂閱推送!


歡迎收聽我的 Podcast「Jason 學長的職涯資料夾」~在這裡,我將用輕鬆的對話收錄留學&職場上各式各樣的精彩故事,無論是正在探索的學生、剛踏入職場的新鮮人、還是正在尋求職涯成長的專業人士,相信每份資料夾中的檔案都將讓你有所收穫!

隨時隨地「打開」資料夾、探索其中的故事、學習新的技能和獲得見解。無論你是想尋找職場乾貨,還是渴望聽到真實人生的故事,「Jason 學長的職涯資料夾」都將帶給你輕鬆、有趣和實用的內容。快來點開每一個檔案,與我一同探索職場的無限可能!


我的 Instagram (@jason_career) 平時會分享更多留學申請、職場資訊、英文檢定等内容。

一起為履歷加分、在人才市場脫穎而出!歡迎大家追蹤、找我聊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