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需不需要留學?|第一份全職工作就在英國!行銷碩士很難找工作?留學&海外職涯深度見解 ft. Celia (Podcast 精華)

最後更新時間: 2024 年 03 月 16 日

本文是 Podcast 逐字稿精簡版!歡迎點擊連結 👉🏻 收聽完整內容

喜歡的話,記得到各大平台給我的 Podcast 五星好評呦 🌟(逐字稿整理不容易 🥹)!


本集節目由「OfferLand」贊助播出,OfferLand 是一個「專為留學生和職場新鮮人打造的論壇」,除了論壇以外,我們還提供 留學申請落點查詢系統、促進資訊對稱,一起共創專業的留學&職涯平台!

嗨!歡迎收聽「Jason 學長的職涯資料夾」,我是主持人 Jason。我長期分享職涯與留學相關內容。在這裡,大家不僅能「打開」資料夾、探索故事,也可以跟我一起「編輯」資料夾,豐富經歷、獲得見解、學習新知識!

🎤 本集來賓:Celia Chou

留學諮詢網站|https://celiachou.com/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eliaChou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elia_chou_


本集重點:

📂 留學時如何跳脫舒適圈,跟不同文化背景溝通交流

📂 Small talk 小撇步

📂 社群媒體的世界不是完整真實的世界,盡可能去親身體會真實的英國社會,也許會有不同的感受

📂 國際觀:打破我原本狹隘的思維

📂 Culturally sensitive

📂 英國碩士就讀期間,求職時間線

📂 Marketing 很吃對當地文化理解、語言溝通,Celia 如何找到英國的工作

📂 海外求職成功者共有的特質是什麼

📂 到底需不需要留學


J: 今天主要想跟 Celia 討論的主題,包括英國的留學體驗、海外求職跟自媒體,還有留學獨立顧問的創業心得等等。所以如果你很好奇的話,就讓我們繼續聽下去吧!那我們先讓 Celia 來自我介紹一下~

C: Hello 很感謝 Jason 邀請我來到這個 Podcast 的頻道,我是 Celia,我過去是台大工管畢業,畢業後到英國 Manchester 念行銷碩士,那接著留在英國當地的電商工作。那工作了一陣子之後呢,因為家庭的因素又回到台灣,有經歷過在顧問公司做行銷,然後在銀行做 MA。那現在又回到英國,目前是一名專門協助台灣人申請英國碩士的留學顧問。

J: 非常開心 Celia 可以接受我們的採訪,那我們就從按照時間線好了,先從出國前的經歷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內容目錄

英國留學的申請心得&就讀體驗

Celia 是從台大工商管理畢業的,後來去 Manchester 念行銷。為什麼 Celia 決定台大畢業後馬上就出國留學?

我那個時候很單純,沒有想太多。我就想說盡快完成這個學術的過程。因為大學剛畢業那個時候腦袋比較清楚,很會考試,就想說這樣念書應該比較不會那麼痛苦。

但是如果要我重來一次的話,以求職的角度,你要在國外工作的話,其實在台灣先工作幾年,再去念書是會比較好。

蠻常有人分享:英國大學太多大陸學生、充斥很多華人,可能會影響到課堂互動或學習體驗,想問 Celia 當初有遇到類似問題嗎?

我當時其實沒有遇到這個問題。因為我們班上有很多學生,但是我那時候中國籍的學生比較少,就大概不到五個。反而是台灣人還蠻多,大概快二十個吧。那剩下就是可能美加,美加那邊大概快十個,英國自己的學生,然後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也大概二三十個。

其實沒有到中國籍學生比較多的狀況,不過我是有聽說有些科系確實會比較多的學生。但是這個如果要解決的話,我覺得可以在申請前先去學校的官網,先看一下通常會有那個國籍人數比之類的,就算如果沒有的話,可以直接寫信問學校。這樣子也許如果你個人有不希望一直講中文的話,可以試試看。

J: 對!因為我覺得好像蠻常遇到有人就是可能去之後,才發現原來那麼多大陸學生或華人學生.但這個其實應該提前關注這一塊,或是甚至去問學校應該就可以避免掉!

對!因為我去年有一個學生他是念 ESG,他也是已經拿到 offer,然後已經準備要去才看到那一支影片。就問我說怎麼辦,我就說那就寫信問學校,結果後來學校回信是說他們剛好 ESG,因為其實應該是說藝術跟商學院(藝術其實我不知道、但是商學院確實)就是華人跟應該說亞洲人,因為英國人他們叫 Asian,其實講的都是南亞不是東亞,就是 Asian 他們指的 Asian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這一區,還有東亞的學生比較多,因為我們就喜歡念商學院。

然後亞洲人在世界人口比例來說,母數本來就比較大,所以其實走到哪都避不了,因為母數就真是比較大。然後加上亞洲人比較喜歡念商學院,英國本地人其實不太念商學院。有一個還蠻好笑的說法,就是我其實以前不知道,是去年才第一次聽到:「英國學生本地人如果他很有才華,他會去念一些什麼藝術、音樂、或是戲劇等等;那如果你很聰明喜歡研究,你可能會去做科學研究;然後那種沒有才華的人就會去念商學院。」像我就是沒有才華的人、沒有研究的天份,然後也沒有藝術細胞,就是念商學院。這是蠻特別的觀點,我覺得還蠻有趣的。

而且好像外國人也不常去念 master,因為沒有什麼用,就是其實因為我們去念有一個原因是簽證嘛。我們需要透過留學做一個求職的跳板,最終可能是看有些人他是要在當地留下來工作兩三年,還是他是想要以永久居留作為目標或甚至是移民,因為我們有這個需求,所以可能會去透過碩士的方式。那當然有些人他們是真的真心想要研究、鑽研某個領域,然後這個領域在台灣是沒有這個資源的,所以他們去念碩士。

但是如果一般求職考量的話,在英國當地求職,如果你是說想要畢業後比如加入電商或是就是做一般的工作,那其實好像不太需要念到碩士的學位,除非你要繼續往上念做 PhD。我也覺得這可能是大部分遇到亞洲人或華人的比例比較大的原因。

出國留學,大部分的人還是想要跳脫舒適圈。如果想跟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溝通交流,而不想要出國留學結果每天都還在說中文,應該怎麼做?

我覺得就儘量在日常生活中,然後討論報告的時候就不要講中文。那如果就像分組的時候,你可能大概觀察一下會感覺到,欸有些人他就是只會講中文,就是他英文是真的沒辦法,甚至他考試可能也不是他自己考,是別人幫他代考或什麼之類進來的,那你可能就盡量避開這樣子的同學,會對你的成長發展可能會好一點。

其實不一定,看你去哪個國家。英國美國的話可能就是講英文,那有些時候你如果自己有學其他語言,你也可以去講其他語言,比如說西班牙文、法文、日文,就是盡量也不是說避開,就是看你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你的目的是要練英文,那你就盡可能去交一些可以陪你練英文的朋友。

Celia 在曼大留學期間學到最大的東西,或內心收穫的最大體會是什麼?有什麼東西是跟出國留學前的期待不一樣的地方?

我覺得是「國際觀」!因為這個是在台灣成長比較吃虧的地方,我們本來就華人的比例是 90 幾 %,我記得之前還查一個數好像是 96 還是 97% 就還蠻高的。那我們的文化是比較類似的,就沒有那麼的 diverse 相較於英國或是美國這兩個國家。

那我有一個小故事,其實這個不是在曼大,但是算是我第一次比較久而待在國外,就是我在比利時交換的時候,有一次我就跟一個墨西哥同學聊天,然後我就無意間說「美國」然後我講了 “America”,然後他就很不高興、他的表情就僵掉了。

他就說我們也是 American,你不能說美國是 American!整個美洲都是 American!然後我就有點嚇到,因為我們以前就像在台灣的電視或是媒體,很多的觀點都是從美國這個角度出發,但是好像沒有考量到其他國家的感受。

然後另外一個例子是在英國,因為英國還蠻多南亞的移民,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然後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是,其實英國很多印度餐廳不是印度人開的,可是他們叫自己 Indian restaurant 或是 Indian cuisine,可是他們其實是孟加拉人開的,我覺得蠻特別的!

我覺得留學對我來說學到最大的東西可能就是:打破我原本狹隘的思維吧!用更寬廣的想法去看這個世界,而不是以華人的角度出發去看這個世界。

國外生活很需要 small talk,常聽說英國人很喜歡聊天氣、運動或寵物。Celia 在英國求學也工作過一段時間,對於 small talk 或是跟外國人相處交友技巧上,有沒有可以分享的地方!

我覺得我有兩個 tips 可以分享給大家!第一個是 culturally sensitive。這個是在英國他們還蠻注重的特質,就像申請學校。我記得之前在幫學生申請那個 imperial 的時候,imperial 官網它有一句就是:我們偏好 culturally sensitive 的學生,就是你要很包容很尊重多元文化。

那因為英國其實跟美國人還蠻像,就是很多移民,然後很多不同的種族、不同的背景,那你在說話的時候可能就要小心不要用自己的觀點去解釋對方的行為,因為他可能沒有那個意思或什麼之類的。

那舉一個例子就是我之前在曼大的時候分組報告,我忘記它實際的情形是怎樣,但大致是我們組中有兩個台灣人、兩個英國人、一個是泰國人(這邊的國就是他拿的護照是哪個地方),然後有一位台灣的男同學,就是他第一次出國,然後他就說了出了一句說:「在台灣,菲律賓是幫傭或什麼什麼之類的。」

就是講一些有點歧視的感覺,然後其中有一位英國同學他就回了一句:「菲律賓怎麼了嗎?我媽媽是菲律賓人。」然後那個男同學他就有點嚇到,因為他不知道他是混血兒,就是他爸爸是英國人、然後媽媽是菲律賓的移民。所以真的在說話的時候要小心,應該說最好的方式是你本質上就是一個尊重多元文化,然後不要帶有任何歧視的人。但是假設你真的不小心有這些想法,我覺得就是說話的時候儘量不要表現出來,這個是真的蠻尷尬的。

然後再來就是性別上的多元。我昨天在看一個電視節目幫流浪狗找家,其中有一個男生,他是馬來西亞的男生,他就有說在馬來西亞他覺得自己很沒辦法走出來,因為他是同性戀者,然後他來到英國之後他就過得很快樂。所以其實在英國還蠻多亞洲人,我之前還有一個在上班的時候有位同事,他也是同性戀者,然後他是中國籍,但是他不想要回中國,因為好像我不確定是違法,在他們那邊違法還是怎麼樣,但是他就是不想要回去,他就想要留在英國,他就在英國比較快樂。

所以就是除了種族、國籍、性別就是各種各種上的考量都要想到。就特別在跟 small talk 聊天的時候,然後第二個 tips 是可以多看那個英國的影劇!在台灣其實因為像 Netflix 它不同的國家會有不同的節目,然後在台灣比較難看到英國的節目、選擇比較少,你就可以用 VPN 去看,然後多看一些英國的影劇可以幫助你更融入未來來到英國你的生活。

J: 所以用 VPN 真的劇情的選擇會比較多嗎?

會!完全不一樣。因為我男朋友我們之前在台北生活的時候,他是 VPN 重度使用者,因為他就不喜歡亞洲的那種劇,就不是他習慣的風格。因為像台灣人很喜歡看韓劇或是日劇,我自己還蠻喜歡看日劇的,然後我有些朋友很喜歡看韓劇。但是像我男朋友,他就無法接受那種撒狗血的韓劇的內容,就是今天哪個富豪會在爭遺產,然後什麼從北韓掉到南韓,就是他會覺得太扯,他會覺得這個他無法接受、他就看不下去。

然後像我很喜歡看日劇,他就覺得這個劇情很怪,為什麼男女雙方不要表達彼此的想法呢?為什麼要都埋在心裡呢?就跟他們英國人的方式很不一樣,我覺得英國人還蠻有趣,就是我們會覺得英國人很保守、很含蓄。但其實老實說我的男朋友之前有看一本書,因為他為了要適應在台灣的職場生活,他就有看了一些跨文化交流、跨文化溝通的書籍,他就有提到英國人一直覺得因為以英語系國家來說,就那幾個可能澳洲、紐西蘭、美國、 加拿大、英國,這幾個國家來說,英國算是很含蓄、很保守的。但是如果你把它放到跟台灣人跟日本人比的話,英國人算是比較外向了!反而台灣跟日本是很內向的、更保守、就更內斂的,然後這個會反應在他在職場溝通的時候,比如說他在跟他的下屬溝通,就是可能講一些專案,他的下屬會不想要,就是會不好意思很直接的把他心中的想法講出來。

比如說這個程式碼應該要怎麼寫,他那個下屬就會有一點點語帶保留的去講述他的想法。可是身為英國背景的主管,他就會很困擾,因為他就不知道他想要表達什麼,就會以為說:這是不是可以的意思。然後他有一個思維,英國人有一個思維是「英國人是很保守的人」但是他忘記了他是在光譜的那一側,就是以英語系國家的人來說,他是保守的那個。可是,把他放在亞洲來說,他不是保守的那個。所以我覺得還蠻有趣的!

J: 因為我覺得我們可能在台灣用 Netflix 看劇,唯一可以看到的英國的劇,可能就是皇冠嘛。

對,但是我覺得皇冠有一點,他不是一般人的生活,就包含你如果想要學他的英文,那個英國腔的話,我建議你也不要學,因為會很 posh 他們不喜歡,有一個詞叫 posh 就是很高大上、貴族、富二代。就跟在台灣你如果叫人家富二代是個貶義嘛,就是你覺得喔這個人就是開 posh 然後開很快,就是感覺很像個壞壞的人有點類似的感覺。他們不喜歡太 posh 就是你講話讓人家很有距離感,所以我其實不太建議你學皇冠的英文的口音,反而很奇怪。

就反而覺得這個人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因為我記得我在曼大念書的時候,有一個亞洲的同學,他真的是非常的努力的練英文,很努力的調他的口音,他就沒有亞洲口音。但是他的口音就是電視劇裡面皇冠的那種口音,但是我們同一組報告的時候,英國本地土生土長英國人的同學,他都覺得這個人很怪,覺得他講話幹嘛這樣,他有點過度過頭了,就是太標準了!就很像比如說今天你跟朋友吃飯聊天,然後他講話是那種主播報新聞的,台灣的口音就很怪呀。

J: 就可能我們在講話,然後有一個字正腔圓的人,很用力的在講中文這樣?

對,然後我覺得也不要太勉強。因為其實你如果跟英國人熟了,你可以問他說,欸你覺得美國腔怎麼樣?他都會跟你說很怪,就是他們會互相嘲笑彼此的口音,但我覺得好像口音這件事情,去國外之後就可能沒有到那麼重要,就是完全不重要,能搞得清楚好像就 OK。

J: 因為我覺得以我自己,可能以前一開始都會覺得我們可能亞洲人或台灣人講話,講英文有一種口音,然後會不太敢講,但是真的出去跟別人講話之後才發現,大家都有口音。那其實根本不用害怕,就可以勇於表達啦!

其實我覺得有口音不見得是壞事,像有些口音就被人家認為是很性感的口音。比如說法文的腔或是拉丁語氣的腔。就是他們反而覺得,欸很酷然後很有趣,就很吸引人。

J: 所以我們要學,應該也要學法文的腔是嗎?

也不是,就是不用太刻意的去花時間就是建構你英文的技術能力。就是比如說你有辦法正確的表達你想要表達的意思就可以了!但是沒有必要說刻意的把自己的口音變成怎麼樣,除非你有特殊的需求,你真的是比如說你想要演舞台劇,或是你有特殊的職業的考量,那再說。但是一般生活上,我覺得沒有必要去刻意模仿特定口音或怎麼樣。

英國求職的過程跟準備

越來越多留學生想通過留學去找到海外工作,因為當初 Celia 第一次求職就是在英國工作。想問 Celia 在英國碩士就讀時的求職時間線?

我覺得我算還蠻早,我覺得一到英國就開始做這些準備工作的事情。就比如說,開始申請 LinkedIn 然後寫履歷、開始投 offer,但是如果我再重來一次,我覺得最理想的時間線就是可能對各位觀眾比較有幫助的是你在台灣的時候先把履歷寫好,然後 LinkedIn 都先弄好,全部都弄好再飛去你要去留學的那個國家。

面試投 offer 的時間線的話,英國來說它是分三個學期,然後第一個學期的時候,你可以先投 graduate scheme 就是畢業生計畫,那以台灣來說有點像是儲備幹部,比如說像麥肯錫 BCG 或是聯合力華 IBM 這些公司,它可能會提早一年開始招聘,因為他們的招聘流程很長,那你第一學期的時候先針對這類型的工作去投,你沒有必要去投一些正職的工作,因為太早了。就是一般正職它不會提早一年招,通常是那種特定的計畫才會提早一年招。

第一學期就是準備這些儲備幹部的東西,到第二學期,如果之前你都被刷掉了,或是怎麼樣的話,你再去投一般正職的工作,對但是我覺得就也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因為有些人會壓力過頭,他反而表現不好,就是該休息還是要休息,那特別是因為現在英國有 graduate visa,畢業後還有兩年的時間可以找,你不一定要從正職開始。

如果假設你之前完全沒有全職工作經驗的話,你可以從實習開始然後再轉正,我覺得也可以!就沒有必要把自己搞到很憂鬱很焦慮,對那我那個時候的痛苦的點是因為我沒有 graduate visa,所以我的時間線才會這樣子排,因為我在沒有 graduate visa 的情況下,一畢業後十二月畢業典禮、三月 visa 就到期,就要直接滾回去,沒辦法留在英國,所以我那個時候的時間線才會這麼的趕。

但是如果你有 graduate visa 的情況下,其實你第一學期先 focus 在 graduate scheme,然後第二甚至到第三學期再開始找正職我覺得都還好,或是第三學期開始找實習之後再轉正,我覺得都還好。那甚至第三學期大概是隔年的七八月,就是你準備寫論文快要畢業的那個時候,那你再投隔一年的 graduate scheme 也可以,就是 graduate scheme 它沒有限制你一定要幾歲以下,因為會有年齡歧視的問題。

但像台灣是好像有,就是會有時候你要畢業不可以超過多少年,但是英國的話是還好,所以有聽到有些人是已經工作多年,然後再回去跟人家搶那個 graduate scheme 的工作,也是有聽到這樣子的狀況。

很常聽說行銷算商學院裡面最難在海外找到工作的一個領域,因為 marketing 很吃對當地文化理解、語言溝通,然後你還要比過當地國家的人。我想問的是同樣讀行銷的 Celia,當初是怎麼樣成功找到英國工作?我們可以去加強哪一些軟硬實力,然後成功的把其他當地的英國人比下來?

軟實力上我覺得要比太難了!你不太可能拼過土生土長的人,特別是如果你是要做什麼 social media 或是 content marketing 這個領域。對我那個時候找到的兩個工作,就真的有拿到 offer 兩個工作,一個是廣告投放、然後一個是台灣美妝電商在英國,就是英國的美妝電商然後要做台灣市場,需要 native speaker 就是需要講中文的母語者。

對所以一個是因為廣告投放,英文要很好,但是我覺得不用到你是土生土長。然後另外一個是因為他就是要懂台灣市場的人,那我覺得以台灣人來說,如果你要找到工作的話 social media 這類型工作真的是太太困難了。

就是你可以先問自己幾個問題,比如說你有沒有辦法直接舉出五個產業,你要申請那個產業很知名的英國 KOL,你如果講不出來(通常應該講不出來),因為你不知道英國 KOL 有誰,或是你有沒有辦法講出五個英國在那個產業很有名的很有公信力的媒體,你講不出來,所以那這樣的狀況下,你不可能跟英國人拼。除非你就在那邊長大,你很了解英國,就算我現在在英國待比較久一點點,也沒有到很久,但我覺得我都講不出來,就可能知道幾個明星,但是也講不出來。

那所以另外一個角度去切的話,那你可能就是往 Quant 那邊走,你走 data 的比如說廣告投放、數據分析、商業分析這類型的,我覺得以台灣人來說比較有機會脫穎而出。我覺得像在美國也是,有觀察到在美國找到工作的很多其實也是這類型的職缺。可能要混一些其他的學科,應該說要混混上自己的優勢啦,才有辦法去 outshine 其他當地的人。因為你如果光從軟實力來講,真的拼不過當地人,因為他們的英文一定比你好,對當地市場的了解也比你高。

所以我覺得廣告投放是一個還蠻值得嘗試的領域,那特別是如果你在台灣就已經有工作經驗的話,他們這邊是很看重你的工作經驗。我覺得他們看重工作經驗大於你的學歷,所以我在前幾題的時候才說,如果叫我重來一次的話,我一定會在台灣先工作幾年再來申請英國的碩士。而且我如果工作幾年再來申請英國的碩士的話,我還會有 Graduate Visa 但是人不能回到過去嘛,就是當時不知道所以就直接硬衝。

J: 對,也衝成功了哈哈哈 😂

對,我覺得這個成功失敗就是看每個人啦。因為我有成功嗎?我也沒有成功,就是我最後還是工作一陣子就回來台灣,因為家庭的因素回來台灣。對所以成功失敗我覺得它沒有一定啦。就是如果你今天因為每個人本來他的人生的軌跡不可能一帆風順,他一定是繞來繞去繞來繞去,就像一團打毛線一樣不可能是直接一路從底到高,他一定中間會彎好幾條路,然後你可能覺得說:有時候好像人生按下了暫停鍵,可是沒關係,因為每個人都是這樣子!

就算你看到 social media 很光鮮亮麗的人,比如說他太太太強了,就是一路都是名校,然後很好的工作,他一定也會繞過彎路。只是他為了他的什麼 social media 版面或是怎麼樣,他可能沒有呈現出來,很少人會真的把自己很 vulnerable 的一面呈現出來,因為太赤裸、太難過、太難堪了!

J: 嗯,我也覺得是這樣!因為 Celia 其實在 YouTube 上有分享蠻多赤裸的心得分享。我覺得那些就是很真實,然後讓很多留學生可以感同身受的影片喔!就是大家可以推薦一下去 Celia 的 YouTube~

對,因為我覺得當然我覺得最輕鬆的還是就是只講好的,但是我後來有反省我自己的 YouTube 影片,因為太多我都是跟著那個關鍵字、跟著那個數據走,就是一定要很成功的,然後一定要怎麼樣 certain path 才是會吸引到人的。可是那個就不是真實的軌跡!就有時候像我最近有一個學生他就是也是很努力,然後到了英國來念書了,他就覺得跟他想像中的差很多,可是就是他想像中的都是 social media 推給他、餵給他的資料。

我覺得有時候 social media 真的跟這個數位毒品一樣,就是他就是個毒品,因為他會一直 push 你就是想要拿東西電你,讓你覺得很開心,那種感覺就是你看 social media 覺得這個是這樣,可是那個是可能 1% 或甚至 0.1 的世界,真實世界不是長那樣子。

所以我其實也很鼓勵大家不管到哪個國家留學或怎麼樣,盡量去去去親身體會你所在的那個社會,也不是看著 social media 的社會,因為那個就是不一樣就不是真實的。

Celia 在 youtube 上有拍英國留學生的求職歷程、簽證分享系列影片。英國留學生畢業後,可以拿到什麼簽證?graduate visa 是什麼?跟永居的關係?是不是歐洲還有一些其他工作簽證機會,讓英國留學畢業生可以去嘗試,不一定只在英國找工作,也可以在其他國家找工作?

嗯!英國留學的話,有不少人他們的理想軌跡是這樣,你到英國不管是念大學還是碩士,你就拿 student visa 學生簽證,然後因為英國政府後來脫歐。2021 年差不多那個時候有新的一個政策是 graduate visa 畢業生簽證(以前是沒有),我念書的時候是沒有,只有 student visa,結束後你要想辦法找到那個公司 sponsor 你,你才有辦法繼續留在那個國家。

那現在是,你畢業後有兩年的畢業生簽證 graduate visa,如果你是博士畢業會有三年的畢業生簽證 graduate visa,然後你可以在這兩年或是三年的期間,你不需要雇主的贊助你,就可以在英國全職的工作或是你想要耍廢什麼事都不做、你也可以旅遊、也可以念書也可以。然後在兩年這個 graduate visa 到期前,你必須要找到雇主 sponsor 你簽證,然後轉換成 skilled worker visa,中文白話一點就是白領工作簽,然後這個 skilled worker visa 要持有滿五年之後,你才可以轉換成英國的永久居留。那永久居留的意思就是你以後可以自由進出英國,你可以在英國工作、在英國生活租房什麼都沒有問題。但是這個還不是公民,公民是你永久居留滿一年之後,才是英國的公民。那這個看每個人的考量,可能如果你有稅務上的考量,你可能就會選擇是不是真的有必要變成公民,還是只用永久居留就可以了!

台灣也是類似的,台灣的簽證也是這樣子,如果你嫁來台灣或是你在台灣有工作簽證的話,也是一樣是五年,大部分的工作是五年。那有些像歐洲國家它可能會比較短,像是我有一個朋友他是在德國做資料科學家,我記得他是跟我說好像一年多兩年多(一個三年內的數字)你就可以換成歐盟的永久居留,就俗稱叫藍卡。美國叫綠卡,他們歐盟叫藍卡。那你就可以自由流動在歐盟的各個國家工作,它是類似的概念。

然後有一些人會比較容易搞錯的是那個 graduate visa 跟學生簽證,它其實不算在永居的五年,那個五年必須是持有同一種簽證,比如說你嫁給當地人拿的是伴侶簽。或是你有公司贊助你那個 skilled worker visa,你必須要是同一種五年才可以換永久居留,不能說我的學生簽兩年、然後又搭配 skilled worker visa,這個不算!就是學生的部分都不算、graduate visa 也不算。

或是另外一種管道是打工度假,台灣跟英國有簽那個台英青年交流計畫。18 歲到 30 歲可以抽籤,一年抽兩次,就是每年大概 1、2 月跟 7、8 月那個時候可以抽籤。然後你如果抽到的話,你可以換兩年在英國的叫 yms visa,我現在在英國就是拿那個 yms visa 俗稱的打工度假簽證,但它正式名稱是 youth mobility scheme。

對那這個也不算在永久居留的時間裡面,所以這個要特別注意。那關於歐洲,歐洲也蠻多人會想要去留學的,有一個小東西大家會不知道,就是在荷蘭,如果你是世界 200 大大學的碩士學歷畢業,你是可以申請一年的荷蘭找工作簽證,你可以在荷蘭一年找工作,所以你不需要留學。如果你是在台灣有世界 200 大大學內的學歷的話,是可以直接申請荷蘭的。

J: 所以其實英國的永居的身份算很難拿的吧?

我覺得在世界上算很難拿的!這樣如果像很順利,如果我從學生簽證然後到 graduate visa 工作個幾年,然後最後拿到 skilled worker visa,等於我還要重新累積五年才能拿到永居。可是你不見得會想要住在英國,你可能住個幾年就覺得英國天氣太爛了,不想住天氣很差,因為我覺得天氣是一個很大的點,特別是在台灣長大(除非你在基隆長大你可能就無所謂,就是都下雨),但是我覺得如果你是高雄人或是台南人,在英國應該會受不了,因為真的天氣太差了,就是天空都是黑的、都沒有白的過,很少一年可能就是夏天的那幾個月是明亮的,大部分的時間就像看英國影劇一樣就黑黑暗暗的就是那個英國天氣。

J: 這樣會得憂鬱症嗎?

會!他們北歐國家人很容易有那個冬季憂鬱,因為冬天真的是沒看過太陽。你起床的時候去上班的時候天空是暗的,下班的時候天空也是暗的,上班的時候是亮的,可是你又不能出去。

大部分的人覺得在英國找工作超級難,Celia 採訪過很多成功在海外求職的學長姐,普遍來說你覺得他們成功求職的因素是什麼?有什麼共同的原因讓他們可以 outshine 其他求職者?

我覺得是意志力!就是你的那個意志要很堅定,你必須要一個很強的理由:為什麼你要留在英國。因為很多人其實他不是留不下來,是他覺得台灣的生活就是比較好,他就沒有想要留在英國,因為台灣是過得比較好、東西比較好吃,而且你家人朋友都在台灣,你必須要一個很明確很強烈的理由要留在英國。

然後再來就是我的觀察,他們蠻多都是還蠻願意回饋社會的人,他自己可能哪邊順利了或哪邊失敗,他很願意去回饋給大家,就是跟大家說是幫助其他人去避開這些坑坑巴巴的路。然後,再來第三個點就是他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他們都不會說我超強,所以我拿到工作。他們一定都會說我很感謝有什麼人幫我或是他們有一個感恩的心。

我覺得這三個點是我觀察到身邊有在英國工作的人,他們讓我看到的地方。因為其實還蠻多英國留學生最後都沒有留在當地,然後當然也有些人是可能出國前就很想要留在當地,然後真的是很有意志力才最後推動他一步一步在當地找工作。

J: 所以 Celia 會覺得說意志力是可能這些共同成功求職的人,他們必備的一個要素是嗎?

對!就是要有一個很明確要留下來的理由,而且這個理由是去哪個地方都無法取代的。

成為留學顧問的緣由和心得

為什麼 Celia 會想要成為留學顧問?Celia 回到台灣後也曾做過銀行 MA,後來創業成為留學顧問。當初會想要成為獨立的留學顧問,目前做了一兩年有什麼心得跟體會?

其實老實說我那個時候會離開銀行的 MA,主要是因為我抽到 YMS 打工度假簽。然後我想說就直接回英國工作,就是可能做我原本的工作或是再換新的工作。但是,因為我另外一半他台灣的簽證有一點問題,就是他必須要在台灣多待一年才能換台灣的永久居留,所以我先辭職了然後才發現這件事情。那個過渡期我想說不然來做留學顧問,因為這個一直以來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我覺得應該說就是做 YouTube 這件事情帶給我很大的成就感,這金錢上當然報酬很少,因為 YouTube 根本就賺不了什麼錢(幾乎是零),但是觀眾都很好,他們都會給我一些很正向的 feedback,比如說我的影片會幫助他知道怎麼樣去排他的求職時間軸,或是我的影片怎麼樣幫助他了解什麼之類的,就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然後我覺得還可能是我自己個性的關係,我算是高敏感的人,就之前不是很流行 MBTI 16 種人格,我是那個 INFJ 就是那種提倡者,就是我很喜歡幫助別人、很喜歡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所以我覺得這種這個工作感覺會蠻適合的!然後剛好在過渡期的時候,他又是很彈性的工作。

加上因為在銀行的工作,雖然說你就可以預知你未來十年後你在幹嘛,就是他的路很穩定,然後在台灣的薪資福利,我覺得也算還不錯的工作,但是他就是你必須是一個很聽話很乖的人,然後要完全的照這個 career path 走,就是你就完全可以知道你未來要幹嘛了,就少了一點彈性吧!而且你不太能夠自己有什麼創意,或是自己做主的那種感覺。可是偏偏我的人格特質,就是比較是喜歡自己做事的人,我喜歡自己創造一些東西的人,就剛好那個時候就覺得,倒不是說做不好或怎麼樣,其實做得還蠻好的還特別好,但是就是違反了我的本質嘛。

所以我覺得大家在找工作的時候,真的要先了解自己,或是你不了解自己也沒關係,就是多試幾個不同類型的工作,但是有一天你一定會就在經歷過了,比如像我經歷過了至少七個時期然後三個正職吧,就這麼多次錯之後,我才知道喔原來什麼東西適合我。

那做獨立顧問的好處是時間很彈性、很自由,我可以在就是一起床就工作,也不用去辦公室。然後可以工作到半夜什麼的都可以,就是配合學生的時間,然後再來是因為我真的很常出國,因為我另外一半的關係,他一年要出國兩次,然後加上我們又要回英國探親什麼的,所以一年大概會出國至少四五次,所以這個工作就還蠻適合我現在的狀態。

之前 Celia 分享過,雖然身為顧問的角色,但其實常常勸退學生。幫學生挖掘出留學的原因跟他自己到底需不需要去留學等等。Celia 怎麼樣去引導他們、挖掘興趣或職涯目標?或怎麼挖掘出學生的職涯規劃跟留學需求?

我覺得我還蠻喜歡跟學生聊天的!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因為我算是高敏感人,是缺點也是有一點啦,就是至少在這份工作上算是好處,就是我可以察覺對方很細微的感受,就從聲音就可以察覺到。

那我覺得台灣的教育有點不好的地方是,我們都有一個標準答案,就從小的教育都是這樣。但是,英國他們的教育,他很多時候他沒有標準答案,就是讓你生問題或是你自由發揮,沒有對或錯。可是台灣很喜歡選擇題,就從小到大的考試很多選擇題,一定有一個標準答案。

我不知道是這個的關係,還是有其他的文化的背景的因素,但是東亞學生很喜歡跟風,比如說有排行榜。像做行銷也是,因為之前在英國工作嘛。所以會有發現其實歐洲人在做行銷,跟台灣做行銷差很多!台灣人很喜歡在產品的名字前面加一個國家的名字或是做排行榜,然後有第一名的分析員、第二名的分析員;可是英國比較少這種感覺,因為英國人他們比較自由,他們喜歡選自己適合自己的東西,讓他們東西比較多元;可是東亞比如說像台灣、日本、韓國這類地區,我們很喜歡有一個標準答案,然後第一名好,那我就買第一名的,就無腦直接選第一名第二名的,因為大家都很像,所以就很容易有這種標準答案。

很多台灣的學生,他其實根本就不需要留學,他需要的可能不是留學,而是去歐洲玩或是遊學,或是打工度假。他不需要留學,但是因為台灣的這個留學產業,我覺得有點太發達、行銷很強,會把它包裝的好像每個人都有地方留學,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那樣子的需求跟經濟能力可以讓學生去留學。

所以我通常第一個一定是問他:你的目標是什麼。如果你的目標根本不需要留學就可以達成,那你根本就不需要留學,不需要花這幾百萬浪費錢。現在錢不好賺,不如打工度假,因為我還蠻常跟免費諮詢的有些人聊一聊,我就跟他說其實打工度假比較適合你,而且你現在還年輕,可以抽打工度假簽,然後打工度假。你一樣可以體會異國生活,還可以賺錢。與其念一個你不需要的學位,你不如去打工度假,而且也可以就先工作幾年,再看自己到底需不需要去留學。而且我覺得大家在看那個社群媒體的文章,真的要想一下寫的人是誰,因為有些人他是真心想要幫助你,可是有些人他是有些利益考量,他可能是我推你去這個學校,我可以抽很多錢之類的。所以在看任何的文章前,都要想一下寫的人是誰,然後他的出發點是什麼?

J: 對!我超級認同,因為其實還蠻常會忽略的,然後可能就會因為這樣而吸收到一些偏頗的資訊,或是一些不正確的資訊。因為之前有看過有些學生找完坊間上比較大型的代辦之後,他們給我的心得或回饋是說,他發現代辦其實跟他的角色或是跟他留學申請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可能代辦他覺得是收完錢,然後就幫你達成任務,幫你把每個文書寫完就好了。但是身為學生應該他要去做很豐富的研究,然後了解自己的需求跟目標,去寫出一個超過 100 分的文件!但是代辦的角色只是幫你把文件完成,然後申請到 OK 的學校,然後他的任務就結束了。

我覺得可以看一下對方,就是不一定每個代辦都是好或是壞或是怎麼樣,但是你可以看一下他的利益的,他是怎麼賺錢,就商業模式嘛。如果你有念商學院,大概知道商業模式的這個圖的話,他一定有要賺錢的方式。那有些代辦,「學生」對他來說不是客戶、是產品;他的客戶是「學校」。在這樣子的狀況下,那你就不是他的客戶,所以他為什麼要服務你,他一定是服務學校。

所以這個是比較現實的一點,我覺得大家可以就是想一下,那當然有些人,他其實就是需要一個人幫他打雜,那我覺得一般代辦就可以了,也不需要請到太厲害的人。他可能自己就可以做得很好,那就無所謂

Celia 在輔導那麼多學生的情況下,遇到最常見在寫 SOP 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我覺得以大學生,就是比較少工作經驗的申請者,很多時候他們其實沒有想過「為什麼要念這個碩士」。我覺得有一個還蠻實用的想法是,你可以把碩士想像成是一個橋樑,就是連接現在你跟未來的你,如果現在你就可以做到未來的你可以做到的事,你就不需要念這個碩士。

那你整篇 SOP 很多時候都要把重點放在你的 gap 是什麼,你要怎麼樣透過這個碩士可能去補你的 gap 來達到你的 career aspiration。你只要把這個故事線說好,通常你的 SOP 就會寫得很好。

J: 我還蠻驚豔就是 Celia 目前在做留學顧問是有限名額,然後都是靠口碑行銷。也不常打廣告的方式去經營這個顧問的生活。

對,我覺得這個真的是慈善事業。因為我真的有想過,我要不要乾脆來就是加入一下這個抽佣金的行列,但是我後來想了想要覺得不行,我只要一抽佣金,我的那個角度就會變。因為這個無關於你這個人的好與壞,它就是本質,就是你的利益來源是什麼,你就會往那個方向走。所以我後來堅決就是不收佣金,所以我在想最近要不要再多兼一份差,然後再多打一份工,就是做別的工作。不然這個真的是會有點破產。

J: 嗯對,因為其實 Celia 在幫助學生申請英國商學院,尤其英國很多學校都是有提供佣金 referral 的這種 bonus 給留學顧問或是留學代辦,所以當初 Celia 其實是有經過掙扎,然後還是為了站在跟學生同樣的角度去出發,而不跟學校合作?

對,因為有的時候我都很希望我是一個奸商。但是偏偏我就不是,我就是沒辦法,但我覺得也不一定全然都是壞事,因為有些人是達到互利。就是如果學校給他錢,然後他學生就可以不用花代辦費。因為像我現在是不可能不收顧問費,因為我如果不收顧問費,我的收益就是零,就是真的是零。所以必須要兼顧,不要收太貴,然後又可以讓我不要餓死,然後又可以不要抽佣金。是有稍微想了一下我的 pricing。

我想幫觀眾問一下,如果對 Celia 的影片,或 Celia 英國商學院留學申請服務,甚至是想要看 Celia 的更多日常生活分享,我們可以在哪裡找到 Celia 的相關資訊?

YouTube 就是 Celia Chou,對就是如果要找我的話,就是你可以看我免費的 YouTube 影片,或是你可以購買我的顧問的服務,對但現在有點額滿。所以如果有需要的話,就是可能方案 A 一個小時的諮詢,然後看你想要問打工度假,還是留學還是什麼的。對你可以透過 email 就是跟我說你的問題是什麼,然後我再跟你說要怎麼進行下一步收費跟服務內容,在我的網站 celiachou.com 都看得到。還蠻透明的,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哪一個比較適合。

那今天非常謝謝 Celia 到 Jason 學長的職涯資料夾,跟我們分享很多不管是英國求職,還有可能在台灣從銀行 MA 到一個獨立的留學顧問的事情跟看法,那不僅專業的分析很多不管留學生到底是不是要留學,還有如果你想要留學,如果你想要在海外求職上,要怎麼去規劃自己的時間。希望大家聽完這集都可以發現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去提早規劃,然後去提早自我審思自我的反省,然後去找到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

本集節目就到這邊,如果你喜歡請一定要給我五星好評,並留言分享出去!如果你有任何想要跟我討論的,或是報名成為來賓,歡迎私訊我的 Instagram:Jason 學長。就有機會被選中做成一集 Podcast 新增屬於你的資料夾喔~ 那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留學&求職資源彙總

  • 💰 雅思 IELTS 報名 $500 折價券:「點我」填寫問卷即可領取
  • 🎯 OfferLand 落點分析:「點我」獲得精選留學顧問免費諮詢一次!
  • 📚 我寫的電子書:「輸入優惠碼:blog100」獲得履歷、SOP 文書、英文面試攻略專屬折扣

我架設了「OfferLand 留學申請落點查詢系統+留學&職涯平台」,累積 5,800+ 用戶、300+ 文章、4,500+ 申請落點數據!點進來查詢落點&閱讀乾貨,探索最友善的論壇,留學生&新鮮人都在 OfferLand.cc 上討論~

(如您正使用 IG 瀏覽本網頁,請在瀏覽器輸入網址 offerland.cc,以免無法用 Google 登入)

👉🏻 歡迎 加入 OfferLand LINE 好友,獲得個人化落點訂閱推送!


歡迎收聽我的 Podcast「Jason 學長課後自習室」~

在這裡,我將用輕鬆的對話收錄留學&職場上各式各樣的精彩故事 無論是正在探索的學生、剛踏入職場的新鮮人、還是正在尋求職涯成長的專業人士,相信每一集都將讓你有所收穫!

大家不僅能隨時隨地進入自習室,探索其中的故事、學習新的技能和獲得見解,也能與我一起高效成長、闖蕩職涯! 無論你是想尋找職場撇步,還是渴望聽到真實人生的故事,「Jason 學長課後自習室」都將帶給你輕鬆、有趣和實用的內容 快來點開每一份筆記,與我一同探索職場的無限可能!


我的 Instagram (@jason_career) 平時會分享更多高效成長、外商職涯、留學申請等内容。
一起為履歷加分、在人才市場脫穎而出!歡迎大家追蹤、找我聊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