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美國求職|從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到紐約金融業!讀 MBA 一定要很會 Social 跟喝酒嗎?ft. KC (Podcast 精華)

最後更新時間: 2024 年 01 月 25 日

本文是 Podcast 逐字稿精簡版!歡迎點擊連結 👉🏻 收聽完整內容

喜歡的話,記得到各大平台給我的 Podcast 五星好評呦 🌟(逐字稿整理不容易 🥹)!


本集節目由「OfferLand」贊助播出,OfferLand 是一個「專為留學生和職場新鮮人打造的論壇」,除了論壇以外,我們還提供 留學申請落點查詢系統、促進資訊對稱,一起共創專業的留學&職涯平台!

嗨!歡迎收聽「Jason 學長的職涯資料夾」,我是主持人 Jason。我長期分享職涯與留學相關內容。在這裡,大家不僅能「打開」資料夾、探索故事,也可以跟我一起「編輯」資料夾,豐富經歷、獲得見解、學習新知識!

🎤 本集來賓:KC

Instagram|@kc_usmba


本集重點:

📂 申請 MBA 動機、申請過程&挑戰、美國金融業求職

📂 MBA 申請過程花了多少時間,哪個環節最困難

📂 MBA 就讀體驗:跟一開始的期待有沒有差異

📂 讀 MBA 的一天大概長什麼樣?下課後,花很多時間在 Networking 上嗎

📂 讀 MBA 收穫最多的是什麼(軟實力、硬實力、心態或個人規劃、價值觀等等)

📂 MBA 非常知名的貴,會不會覺得找不到工作會壓力很大

📂 求職前有做哪些準備?有哪些優勢或技能讓自己更好找到當地工作

📂 暑期實習時,做哪些事情讓自己更好拿到 Return Offer

📂 以美國金融業來說,面試過程中他們最在意哪些特質或能力


內容目錄

Part 1 申請 MBA 動機、申請過程&挑戰

今天非常開心可以邀請到 KC 來跟我們分享
他申請 MBA 的動機、申請過程跟挑戰,還有 MBA 的就讀體驗
然後美國紐約金融業的求職還有以及自媒體經營的心得!
所以如果你很好奇的話讓我們繼續聽下去吧!

KC 自我介紹

哈囉大家好 今天很開心可以到 Jason 的 Podcast 的節目,我和 Jason 是從我們都是一起做 Instagram,然後我們一開始都是做留學的。我這樣因此才認識 Jason,然後我是畢業於 Michigan Ross MBA 在 2023 年的四月底畢業,然後現在正在紐約的一家金融業做 Corporate Finance。

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申請 MBA 的打算?工作幾年後還是大學時就有出國留學的打算?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覺得我跟其他人比較不一樣。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是工作一陣子之後,才會想要申請 MBA(因為畢竟 MBA 大家通常都是需要 3 到 5 年的工作經驗,然後在美國的話大部分的 MBA 的平均年紀差不多是 28 到 30 歲左右)。

我是比較不一樣一點的是,我是從很小的時候我就很想要出國讀書,但是我那個時候不知道我要讀什麼,我只是一直很想要走 Finance 相關的,因為我對財務非常的有興趣,尤其是 Financial Analysis 這個財務分析那一塊!

所以我是在大學畢業,然後在當兵完的時候,我就開始準備 GMAT 還有托福,申請美國學校必備。可是我那個時候的目標其實是申請 Master of Finance 只是當我考完以後,我在這個準備 GMAT 的過程中,我那時候是有補習的讀書會就是大部分的人都是想要準備 MBA,那時候我對 MBA 其實不是到很了解,我就覺得說為什麼大家都想要準備?

所以在準備完 GMAT 的過程中,就跟他們更多人接觸以後我才發現 MBA 其實跟我想像中不一樣。它其實是帶給我的,其實是我更想要的所以我那個時候在考完 GMAT 以後,我才毅然決然的去工作。為了就是要累積 3 到 5 年的工作經驗而為了要去讀 MBA,所以我其實是為了 MBA 才去工作的不然我其實那時候我的目標是,一考完就要馬上出去。

MBA 申請過程花了多少時間,覺得哪個環節最困難

我覺得 MBA 申請的過程,真的因為我是考完 GMAT 以後就去工作了。所以其實我這段過程中,我一直在準備所謂的準備也不是說就開始寫 essay。因為寫 essay 可能就最後幾個月才開始寫,而是我就開始去會去參加一些關於 MBA 的 event。然後去認識一些 MBA 的人,去知道說 MBA 到底是什麼、細節有什麼、或是說我未來想要做的事情 MBA 要怎麼幫我達到,所以我應該是說我做了很多研究、做了很多準備。

我那個時候也才發現說,其實英文的網站其實是比較多資訊、就中文是比較少,所以我知道 Jason 自己也有用一個就是留學相關網站,我發現英文的資訊其實是比較多。可是英文我覺得問題不是閱讀英文很困難,因為相信大家要出國的,應該都對英文不是很陌生,我覺得難的是他們的 background 跟我們不一樣,所以就是說即使我們看了他們的,我們有時候也很難去用他們的去寫出自己的東西。

所以我覺得就像 Jason 在做的事情也很好就是做了一個留學論壇 OfferLand,然後讓大家把一些自己的資訊放進去,這也是我一開始想要寫部落格的初衷,因為我覺得中文的實在太少了,所以我才會把我這段過程中累積的東西把它寫出來。

然後我之後也有做一個留學的一個 package,裡面也寫了我很多非常多的資訊。如果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到我的 Instagram 上面私訊我,就可以把我這套就是完整的一個留學申請的 package 帶走。

所以我覺得最難的部分就是真的是:「去找到一間你自己很想要去的學校」,因為其實每一屆 MBA 的向性都不一樣,像是 Jason 去的 Columbia MBA 位置是非常好(在紐約),然後金融業的資源是非常多的。因為畢竟就像我講的在紐約有很多的資源,然後 MBA 其實很多時候也是講求 networking,所以每一屆 MBA 它的向性真的差很多,像假如說這屆 MBA 的人比較多的去金融業,那如果你想要從事金融業的人,你到這個 MBA 絕對會獲得比其他 MBA 更多的幫助。例如說你可能會獲得比西岸的 MBA 更多的幫助,這個是非常明顯的!所以我覺得這過程中就是要去找說:到底你是想要做什麼,然後你要去申請的 MBA 哪間是跟你向性比較符合的,我覺得它這個是比較困難一點

然後再來還有一個比較困難的就是:我覺得相對我來講我是比較還好,但對大部分人來說應該還是 GMAT 考比較久,所以這部分我覺得大家一定要去,尤其你是正在工作的人一定要想辦法去騰出時間,一天如果能騰出三到四個小時去用心認真的準備 GMAT,那可能會比較有幫助這樣,或是有一些學校當然是 waive GMAT,但是我個人還是建議說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先考 GMAT 比較好。如果真的考不上去,我們再來考慮要不要 waive。據我的觀察,我覺得 GMAT 考越高的人其實拿到獎學金的機率好像又高一點。當然這不一定,這只是我身旁的 data 的參考而已。

除了提前準備 GMAT 的建議以外,有沒有其他當初遇到的困難?如果 KC 的申請過程重來的話,會想要改變哪些決定?

這是一個好問題就像我說的我準備的比較長
就是我可能大部分的人都是 這一兩年突然想讀 MBA 就去讀我應該是很早
就像我講的我是為了讀 MBA 才去工作的所以我覺得如果當初讓我更早知道 MBA
雖然這跟大家可能比較不一定能適用但是我會覺得說如果我在大學的時候就知道 MBA 是什麼
然後我就已經知道說原本就要去讀 MBA 就像 Jason 很早就大學就開始準備了
我覺得這個很好 這真的是越早準備越好 因為你越早準備你才知道有些東西你是可以避開的
例如說我會覺得說 我那個時候的目標是馬上要出去讀 MBA所以我其實是沒有工作的時候全職去準備 GMAT
那我就覺得說我就是人生中 就是有好幾個月就是完全沒有工作全勤當全職考生這件事
讓我覺得有一點點浪費 主要是因為我不知道如果我知道說我當時一開始就要準備 MBA
我一定就直接去工作 然後邊工作邊準備因為我知道可能是三五年以後才要讀
所以回過頭來我還是覺得說 如果大家在聽的人如果你現在是大學生的話
此時此刻現在就去研究 就是你到底為什麼要讀 MBA 你想要讀什麼 MBA
然後開始去準備倒推回來說 你現在要準備什麼這樣子

Part 2 MBA 就讀體驗

在讀 MBA 後,跟一開始的期待有沒有差異?

我自己是比較屬於比較保守悲觀的那一種
也不是這樣講 就是意思是說就是 大家講得很好的時候我都會先打折我都會覺得說真的那麼好嗎
我習慣都是這樣所以我因為我已經打過折了
所以我進去 MBA 以後其實跟我想像的 expectation 其實是差不多的
所以也就是說其實我覺得大部分的人都會講得太好這是真的就是
我自己覺得說大部分 很合理嘛 因為你好不容易拿到假如說好不容易拿到
那你回去通常都會講好的那一部分嘛 因為如果你講壞的那一部分好像就是你很努力去追求的東西
然後結果反而沒有那麼好 讓你有點失望這樣 所以我會比較真啦我會直接講真話
我沒有說其他人是錯的 他們可能真的遇到比較好 我其實運氣很好但是我會想要分享更多人的真實的情況
OK 所以第一我覺得 MBA 不是特效藥 就是很多人會覺得說讀完 MBA 以後你就是可以去那些
搭公司你可以轉職 其實這次有點不太切實際 就不切實際因為我們通常轉的話
我們有三個方向要轉嘛 轉國家 轉 function 轉那個轉國家 轉 function 還有轉產業
對 所以通常只能轉兩個你要一次轉三個實在是太難了
這是實話 也就是說如果 我們已經轉國家了嘛所以你要嘛就只能轉 function
或是轉一個產業 所以假如說你原本就是在科技業的 那你就再進去科技業會比較好甚至如果你原本是在什麼快銷產業的
然後你也不是做那個 function 的 你要兩個都轉 你要突然轉到科技業的 PM那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你要嘛原本就是在科技業 要嘛你原本就是當 PM 就算不是科技業就你至少要有一個是符合的
難度才會低很多 所以我會建議說第一個你不要覺得讀完 MBA 以後
你一定可以三個都轉 這個我看到的人是微乎其微 真的很少除非你是去類似什麼顧問
顧問就不看背景吧 或是說 IB (Investment Banking)
可能也不看背景 但是 IB 真的我知道後面我們會再聊到 IB 這方面
但是我會先講說 就是盡量大家先轉好第一個就是不要覺得 MBA 是特效藥
然後第二個是 我會覺得說大家會覺得說 MBA 是一個很
很多人都會講嘛 很多 party 的地方 很多 party 很多 networking這部分是真的
真的是這樣 所以這部分我倒是覺得 他們講的就是這樣就是來這邊大家交朋友
喝酒真的有點喝太多了 我覺得我自己啦 我有點不想喝太多我通常都喝一杯以後
就會繼續再多喝幾杯 會控制不了自己 所以這部分的確是但是如果不喝酒的話
如果你就是不喜歡 networking 的人 那也是沒問題 我們還是有很多人就是不太去那些 event
那我們不去那些 event 我們還是有其他種方式可以 networking 我們不一定要就是那種方式
跟朋友的聯繫的感情的方式 我們不一定要就是喝酒聚會喝酒聚會那種 networking 比較像是工作上
就是一些公司那種聚會比較多但是如果你跟朋友維繫感情
像我們在 Michigan 我們有時候可能就去人家家裡 然後我們就一起玩然後有人帶狗來
有很大的院子 我們就大家一起玩 然後玩桌遊或是一起聊天喝酒
就是很 chill 這樣 就也沒有說一定要喝酒不一定
你可以不一定要喝 雖然我還是有喝 但是就是你不一定要喝但是就是我覺得不喜歡喝酒
或是很怕生的人 一定也可以找得到他那個圈子 所以大家不用覺得說我讀 MBA 我一定要非常的外向
沒有不一定 我覺得很多人還是屬於 introvert 許多所以是沒問題的
就是可以符合很多人 大概是這樣我覺得啊不好意思
我再補充一個 因為今年的情況比較特殊 就是今年 job market其實我們 MBA 很吃 job market 這件事
就是經濟好不好真的很嚴重直接嚴重影響到我們 MBA 的那個找工作
例如像今年 job market 不是到很好據我所知像那個顧問業
往年通常 MBA 顧問業顧問業是 MBA 的一個大宗
就是收最多 MBA 的一個產業所以通常大部分人都會去顧問業
然後今年顧問業實在是被 job market 有點影響到所以今年拿到 return offer
return offer 就是說你在那邊實習 然後他們覺得說你不錯就會先給你 return offer
然後在你讀完最後一年 MBA 的時候就讓你可以直接回來工作
那個叫 return offer 所以就很重要你的 summer internship 就很重要
一到二年級中間的 summer internship 就很重要
會直接影響到你第二年畢業以後有沒有直接一個工作通常往年的狀況就是顧問業通常實習的時候
只要不要太過分 通常九成的人都可以拿到 return offer 但是今年據我的理解只剩下大概四成不到
所以我們 MBA 是非常受景氣的影響這個大家可能還是要注意這樣子

讀 MBA 的一天大概長什麼樣?下課後,花很多時間在 Networking 上嗎?

我覺得每一天都不一樣 就每一天都差很多所以我覺得
應該這樣講就是大家 可能會說要讀很多 case 然後要讀很久那個是真的
因為真的一開始去的時候 可能我們畢竟那個不是母語人士我們要讀的時間可能是 native speaker 的好多倍
所以我們一開始的確是要花比較多時間在課堂上面 至少我是啦我會花比較多時間在課堂上面想要融入
這是第一個 然後第二個是 networking 的時候太多了
你不可能每個都去每個都去的話你可能沒辦法去兼顧其他
因為對我們來講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找工作這一塊有些 networking 就真的只是跟朋友們
就是同學們這樣子去交流交朋友這樣子而已所以你可以決定說要不要去
那我一開始我的 priority 是 我會先把工作放在第一個學業放第二
然後再來才是跟朋友們的 networking 這樣 這是我的排順序當然每個人可以不一樣嘛
至少我覺得我沒辦法全部都做到所以我一定是先把找工作放第一個
找工作放第一個的話 我那個時候剛開始我都會一直想辦法去要嘛是 polish my resume
或不然就是去找 做 networking 就那種 networking 就是 virtual coffee chat
線上去找那些公司們去聊啊 然後去了解這公司的文化或什麼
因為到時候大家如果去產業的話 你就會知道 networking 有多重要因為他們在面試你的時候最好都是
已經知道你這個人 然後周圍的人都已經知道你這個人然後他會給你一些正面的 feedback
所以一定要 networking 那個是 necessary 是必要之 二嘛我本來想說必要之二但是想起來也不對
因為我可以理解為什麼要這樣的原因就是如果有兩個都很優秀的人
如果這個人已經 第一是我已經夠了解他 就從 networking 當面然後第二個是說我發現他 networking 很多
那是不是代表說他對這間公司的 commitment 是夠高的就是他是比較認真的
那我覺得這個就是一個雙向的 你在找他 他也在找你
所以如果你的 commitment 夠高其實可以某方面提升你的那個錄取的機率
這個是我覺得是有正向關係的 所以我覺得這個是必要的啦就是互相了解
因為美國其實有 70% 的工作都是靠 networking 這個數據怎麼越來越高了我覺得是合理的啦
因為就是當大家都差不多的時候 只有一個位置那我就發現說你的 commitment 是比其他人高
那是不是某一層面證明說 其實你是更有興趣的有可能嘛所以就是我覺得是必要的
對所以然後還有大部分 還有剩下的時間就是跟朋友們玩嘛就是大概主要是這樣
我會放在找工作的地方第一個 去找一些有什麼可以投的然後去 networking 去寄那個
cold email 去問他們說 可不可以做 networking 或是參加一些 corporate presentation
因為我們那時候都是線上的 現在應該也大部分都是啦因為可能公司發現直接來好像有點白痴
就是線上比較方便 因為他們有時候線上都很懶一放線上然後就全美國的學校一起參加
他們只要做一次就好 又省很多 travel expense 其實很方便然後剩下的時間就是讀一讀 case
因為我覺得讀 case 還是可以增加自己英文能力 還有一些就是工作方面的然後尤其是我們
project 裡面有一些比較 hands-on experience 就是要跟公司一起合作那些功課我會做更認真
因為我覺得那個是直接 有點像是你的 internship 的感覺就是 internship before internship 的那種感覺
所以我那時候做了認真 就是我們 ROSS 有一個叫 MAP 的 project 就是可以去跟公司做
一個 hands-on experience project 我覺得那個很重要然後第三個才是就是交朋友跟朋友們玩
然後去 networking 這樣 那種就是比較 casual 一點

KC 曾在 IG 上分享英文準備的安排計劃等等,想問問看 KC 在去讀 MBA 前,是如何加強英文能力的?

這個很好的問題 因為我覺得就像我剛剛講的我是比較屬於悲觀保守的人
所以不管大家說你英文怎樣怎樣 我還是會很想要再去加強所以我在出國前其實我就是一直去上一些
線上口說的一些課程 我那時候選擇的是 HiTutor 但我沒有說大家一定要選那個
就自己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就好 因為我現在其實還是會再繼續上我現在上的其實叫做
AmazingTalker 然後上面有各種老師 大家就自己去找自己喜歡的就好自己去試聽看看
但是我覺得就是一直讓自己在這個環境 其實是蠻有幫助的但是不論我那個時候已經練了一年
在出國前已經練了一年一兩年的線上英文課到這邊你還是會發現很不足
至少我是這樣 我覺得大部分人都是就是你會發現還是有個 gap 在
尤其我們 business school 我們跟理工 computer science 跟不同我們是真的很需要口語能力
就是不是說 只要書信往來 基本大家都會尤其是
你要想我們大家都是 跟美國人來競爭 你要憑什麼比人家 就是你的口說能力
已經比人家弱的情況下 你要憑什麼比人家更強 其他能力都要更強但是你的口說能力也不能太過分
所以我會 對 真的是這樣 所以我在這邊的時候其實我很積極的在繼續增強我的英文能力
even 是說去交幾個 native speaker 的朋友 或是說就是我自己還有去上一些線上的課程
例如說矯正一些發音 然後一些連音的之類的
就是我這方面我還是很注意 雖然大家都說你已經在這邊了為什麼還要 就是我還是會想要
繼續提升 都想說都已經來這邊了 就想要持續的提升這樣然後我覺得最快最快的方式
當然還是去找一些 朋友們或是一些和朋友們的那種對話就是比較
偏 casual 嘛 其實我覺得我英文程度提升最多我真的是在實習和工作的時候
在那個 business english 的時候那個時候是提升最多
當然這個環境不是每個人都有 因為你要先找到實習和工作嘛所以我覺得這部分大家還是就是
要一直持續的去進步啦 就是持續的要有那個例如說你在跟一些朋友們
或是看一些影集或是 anything 你要先保有這個習慣就是讓自己去
在這個環境裡面 因為我看到也是有不少人即使是讀了 MBA 或是其他 master
其實也不太 你知道就好像 只是換了一個地方 他們其實也沒有用太多英文 尤其是紐約這裡
紐約這邊華人很多 所以真的大家有時候可能有些朋友們他們就不太會去
畫出舒適圈 想辦法去創造這個環境 真的真的會 尤其是紐約比較就東西岸這種華人
比較多的城市更是如此 對 所以這部分大家就是可能還是要強迫自己去
step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 稍微去交幾個 native speaker
就算不是 native speaker
也沒關係 就是外國人 就是你不要只用中文溝通我覺得這是一個蠻有幫助的
然後多去參加一些活動 然後我自己的話我還額外的去提升自己
例如說去上線上的課程 然後還有 awareness 我覺得 awareness 也很重要
就是當大家講了一些字的時候 你要學習的心態有些人就聽過就算了 但是我會盡量的去學習
他們那些用語 例如說在 business 有些人會用一些很漂亮的字我會盡量的去背下來
去學一下 就能背多少是多少 就是這種 awareness 這個蠻重要的 我是這樣子的

覺得讀 MBA 收穫最多的是什麼(軟實力、硬實力、心態或個人規劃、價值觀等等)?自己有什麼樣的改變嗎?

很棒的問題 因為很多人對 MBA 其實可能還是有點不太了解的原因
我覺得還是那個句話 中文的東西真的蠻少的我覺得 MBA 真的改變很多的是
我覺得還是軟實力居多 因為那些硬實力 我現在做的工作其實跟我硬實力來講 我覺得
MBA 是有幫助 但是對我來講 我其實還是可以自己學這方面倒是還好 我覺得最多的還是軟實力
就是那些 跟不同國籍的人 還有國家的人一起去合力做一個 Project
還有一些外國 他們在做事情的一些習慣或是方式 其實都跟我們台灣
非常非常大不同 這方面我倒是學蠻多的我覺得還有一個很棒的就是
真的是 雖然這很 Cliche 但是我真的覺得有擴張視野的感覺真的是 因為
你在你旁邊的同學們 都非常優秀 甚至你去實習 Full time 工作的人 大家其實都非常非常的優秀
大家都非常非常的優秀 但是外國人他們可能也是國家很厲害的人 才飛過來
可能是這樣 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蠻好的競投他們都很優秀 你就會想要變得
也很優秀 或是更優秀 就真的是蠻激情那個努力的感覺 雖然在台灣也會
但是 又不太一樣的感覺 我必須來說台灣人都
非常 對 我其實有時候覺得 蠻可惜的 因為我覺得台灣人其實很多也非常的優秀 但是就是有點可惜
第一個是外語能力 第二個是我覺得台灣的工作的文化還是有點
太血汗了一點 至少我的經驗 我經驗都覺得太血汗 所以有時候會讓人才留不住
大家會覺得我受不了這種人 所以我有時候其實在國外看到一些台灣人很優秀
我都覺得為台灣人覺得有點可惜
就是說 這些很優秀的人才如果都回去台灣 有多厲害 多好這樣就可以幫助很多
但我覺得台灣的工作環境有點太血汗或是 package 沒辦法像國外這麼的
competitive 所以會有點沒辦法留住人才 這點我是覺得有一點點可惜還有我覺得心態上面 我覺得來了以後
我會覺得我有點跳脫 框架的感覺 因為我覺得台灣至少我身旁 或是我的周圍
大部分的人也都是 很優秀的人 但是我覺得框架稍微的都會局限在說
至少很多人的話題 就是年輕多少 哪間大公司然後賺多少錢 有車有房
這類的 我會覺得 好像成功已經被定義了 有點被自顧了這是我自己個人的看法
我也覺得有點可惜 至少我在美國 我知道說雖然這部分我們也很重視但是我會覺得
這邊至少同學們 或是 一些同事們更重視的可能是 work-life balance
當然我知道 就像我剛剛講的 台灣可能在這方面比較沒有這方面的 working culture
有點可惜 但這邊除了重視那些錢之外 大家很多人還是會重視一些其他以外的東西 例如說
像是 gap year 大家會去旅遊 或是去接招不同的人然後這邊人種也比較多
所以大家的思想也比較不一樣 比較多機會去 exposure 一些不一樣的人事物這樣子
我會覺得更廣闊一點 重視的東西可能更不一樣 我就覺得說不會像台灣大部分人重視的可能就是
哪間公司工作 多少錢 幾年可以生死這樣比較自顧一點
這部分讓我更開廣一點 讓我覺得說 其實我們選擇很多我們不一定說一定要爬進大公司才是
成功定義的會更廣 這我覺得是我改變最多的

Part 3 美國金融業求職

MBA 非常知名的貴,會不會覺得在美國找不到工作會壓力很大?

好問題喔 真的非常非常貴喔
但是我自己是拿蠻多獎學金的 我大概有拿了超過一半以上的獎學金我大概講一下
就是給一些還不知道的人 MBA 學費很貴 例如 像是我們 Michigan Ross 他們一年的學費大概是七萬三
七萬四左右 所以兩年的話 差不多就是乘以二嘛差不多就是快十五萬左右
然後像是 Columbia 或 NYU 又更貴 我印象中 Columbia NYU 大概是八萬二八萬三左右
就是硬生生多了一萬多 所以差不多要十七十八萬左右就是更貴
多了台幣一百萬就是非常非常貴 那我自己是拿了不少獎學金
所以我 其實我比大部分人都還要便宜這是第一個
然後 所以對我來說 我其實是沒有沒有拿獎學金的人這麼大的壓力
我覺得說 那個是可以賺得回來的所以我那個時候其實壓力不是在錢方面
我覺得還好 但是 身旁有些人他們是沒有拿獎學金的那個壓力指數非常非常大
尤其有些人最近剛實習完 然後剛好沒有拿到 Return offer
他們就壓力更大 雖然還沒有拿到 Return offer 第二年還是可以繼續找工作
但是他們就會 給自己的壓力就更大了因為他們你要想 假如說
差不多六百萬的學費 他們在 NYU 嘛 差不多六百萬的學費然後這邊的生活水平又更高
你可能一年要顧個一百五十萬也就是說一百五兩年就是三百
然後加六百 差不多九百多萬 甚至快一千萬的兩年的成本如果你沒辦法幫你找到一個
可以回水的一個工作的話 你壓力的確很大尤其這個一千萬在台灣
很難賺得回來 我必須得說 所以大部分人都還是會就是壓力很大 但我自己是還好
就是一方面像我講的 我有拿到獎學金蠻多的然後再來是我實習的時候就拿到 return offer
所以其實我就比較沒有 壓力這麼大

以 Michigan Ross MBA 為例,通常亞洲學生畢業後會在哪些國家、哪些行業工作比較多呢?美國金融業是不是亞洲人比較難進入呢?

對 但是我覺得還是要看是什麼樣的 function
例如假如說你是比較偏 quant 那就沒有這種事情你還是要看什麼 function
像我偏 我其實做的是 corporate corporate side 就是他們是比較 inside corporate side
也沒有這麼的 像我剛剛講的這麼的嚴重我覺得最嚴重的其實是
IB的那種 或是甚至你是去 VC PE 那種 那個是最
最難的 那個對亞洲男生來講 是最難的 為什麼我會這樣子講我是以數據來看
就是真的是數據來看 然後還有一些朋友的經驗所以我講的也不一定是對的
只是這是我觀察到的 然後大部分人給我的 feedback 這樣子因為投行也不會去承認
就是 他們會有一個 diversity 的 他們會希望說他們可以 diverse 就他們裡面的人種
甚至性別是可以 diverse 那據大家都知道投行其實是男性比較多的
尤其是再更細一點就是 white 就是白 男是最多的
所以他們會希望把這個就是比較 diverse 一點 所以他們有時候都會先讓 Hispanic 西班牙裔的人
就是中南美洲的人 還有 black 會有個保障名額的然後可以先去申請的例如說什麼
early application 那個就只給這兩個 還有一個是如果你是女生他們會至少我們公司是這樣
他們會先給這三個 符合這三個人先去申請然後他們也會有保障名額
但我們男生既不是這三個裡面 然後再加上像我一開始提到的我們做這一行其實蠻吃口語的
尤其如果你有是 IB 的話有時候蠻吃口語的 我們的可能又不是 native speaker 所以據我觀察到
如果你不是在美國讀書 不是在加拿大讀書或是香港 或是在那邊工作過
你要直接從台灣 讀 MBA 馬上進去這個難度真的真的蠻高的
就是我認識的真的沒有到很多 我可以五根手指頭數得出來的那種就是難度是真的很高
所以如果大家是想要進入這一些的話 可能要再更努力一點要比別人更優秀
不是一點 是很多 所以這大概是我觀察到了啦 但也不一定每一年的情況都是這樣
但也不一定每一年的情況都是這樣 只是近幾年好像真的比較少 亞洲男性像我們這一種真的是台灣
土生土長 然後在這邊讀了兩年 MBA 就直接進去了 難度會高很多

KC 在去美國求職前,有做哪些準備?有哪些優勢或技能可能讓自己更好找到當地工作?

我覺得我的情況 可能又跟很多人不太一樣的是 大部分的人
像至少我身旁很多台灣人 他們最想做的就是
consulting 或是 tech 或是 IB 然後他們以前可能也不是 consulting
也沒有做過 IB 然後也沒有在 tech 工作,他們就是想要用 MBA 去轉換
所以他們難度其實是比較高的 但對我來講 我原本就一直很想要做 corporate finance 就是我的
Plan A 也是我的 Plan B 我沒有其他 Plan 我那時候大部分的學長節或是學校都會說
你要有一個 Plan A 和 Plan B 你不要把其他人 放同一個欄子 可是對我來講 因為我很認識我自己我已經很確定說這就是我想做的
我做其他的我都不想做 所以我那時候完全沒有申請其他的 function 一個都沒有 我全部都申請 corporate finance
因為我知道那是我想要做的東西 所以我在以前的時候我的技能點數也都是點在這方面
我有那個 會計師證照 我有考 CFA 然後我繼續在大學的時候
我有選修很多 finance 的課程 所以就是 我的點數其實都是 對我來講
我沒有像其他人轉換這麼大所以這方面來講 我算是蠻有優勢的
還有另外一個就是 corporate finance 不是一個 MBA 的大宗 所以競爭者也少所以我就比較容易脫穎而出
就是我們在學校都會有一個 Club 我們叫 Finance Club
大部分的人都是想要去 IB 但是像我們這種想要走 corporate finance 的在我們學校不到 10 個人
我們學校有大概 400 人 然後不到 10 個人想要走這部分就是你大概算一算那個
Percentage 是很低 我覺得每一間學校都差不多 這不是一個很 fancy 的工作但就是我想做 興趣就是這個
所以我在這方面 我競爭者比較少 但是相對的競爭少也就代表說其實供給也少 其實選擇也沒有很多
我那時候找了很久 其實也沒有多少間公司有 會願意 sponsor visa 的如果你原本就有身份 那你就是沒問題
但是我覺得我需要 工作簽的 sponsor 那我們就會找比較辛苦一點 比較多那種大型的公司
所以申請起來 其實還是競爭蠻激烈的 因為大型的公司 你想去大家都想去所以我這方面 我其實就是
不是幾個月的練習 那個技能修練 已經練了好幾年因為我就知道我想做這個
所以我這方面倒是還好 但是我知道很多人 像是有人他那個時候想要轉科技業的 PM
他在台灣的時候 他既不是科技業 也不是 PM
所以他那個時候想說 好那他要先去轉一個方向 所以他先去轉一個 PM
先去金融業轉一個 PM 因為那時候他最容易進去的也讓他現在也拿到一個科技業 PM
所以就像我剛剛講的 我們要轉三個要素是有點不現實的 你要嘛就是我們已經轉國家了嘛 所以你一定要
其中一個你一定要先去轉好 你再來這邊找 會比較容易一點

在 MBA 暑期實習時,有做哪些事情讓自己更好拿到 Return Offer 嗎?以美國金融業來說,面試過程中他們最在意哪些特質或能力?

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做了什麼事情
我覺得有兩件事 第一個是 我那個時候很愛問問題就是這也是 MBA 帶給我一個很大不同
就是大家都 很踴躍問問題就是一堂課可能就會有
三四十個問題 舉手這樣 可能兩個小時 所以很多問題所以我那時候也慢慢的培養成
我也很愛問問題 因為我就真的很想要知道為什麼 所以就會一直問問題所以有些時候在會議上或是說
跟主管的一些 walk through 就是在講解一些事情的時候我都會一直問問題
然後他們也很鼓勵問問題 所以那個時候他給我一個正面的 feedback 就是說我不怕問問題 我很會問問題
問問題某方面也代表說你對這個事情有足夠的興趣這就是我要講的第二個
就是我覺得我真的是從內而外 真的對這件事情感到有中的興趣其實我那個時候有問我的主管
就是說因為我們其實 我這個 role 其實全美國就是剛好他們就只錄取一個
就是只有一個 FINANCE 而且他們以前從來沒有錄取過 就是他們從來沒有招過這個因為相對我們公司來講
我們這個其實不是一個很常有的 MBA 的項目我們大概 2019 年才開始招 MBA
然後我們 FINANCE 第一次招 對 今年好像也沒有再招所以目前就我唯一一個
所以我那時候就問他說 為什麼那麼多人裡面你就只錄取我這樣他那時候有先開玩笑 他很好笑
他就先開玩笑說 你現在是不是在講說你就是在抬身價覺得自己很厲害
當然是開玩笑 但是我就說沒有 我純粹想知道 他第二個就說他說我們要教一個人
FINANCE 的這些技巧其實不會很難 就是這一些東西嘛這些技巧這些 Mindset
其實你要培養 從 0 到有,其實不會很難有時候你也知道尤其是 Business 這個東西
你就是做中學嘛 學中做嘛 其實就是這樣他說難的是我們沒有辦法讓一個沒有興趣的人變得有興趣
他說我當初在面試你的時候 我就覺得你真的是有內而外真的對這件事情感到很興趣
然後再加上說你的背景也是有符合啦 當然 所以才錄取你所以我覺得就是這兩點
讓我最後可以拿到 Return Offer 的關鍵 第一個就是我很會問問題然後第二個是我真的是讓他們覺得
我由內而外對這件事情感到很有興趣有些人對一件事情有興趣是騙不了人
就是真的是騙不了人 對 所以這是第一個 然後第二個問題你剛剛是說
他們會想要什麼特質的 這個我真的不好回答我覺得每間公司想要的應該是不太一樣
每個 Function 也不太一樣 所以這個我可能就比較沒辦法回答但是我覺得還是那句話
尤其是 IB 啦 我這個不太算 IB 的 role 但是如果是 IB 的話 Networking 真的要做好
所以可能真的要去在這方面下足很多很多的功夫 IB 絕對是 Networking 做最多的一個職業
然後再來就是你的一些 Hard Skill 能練的就練你有些 Finance 的東西
當然他們會說不看背景 但是如果你原本就有些 Finance 的背景 那當然是最好或是你有些Skill
有個 CFA 這樣 也不一定要那麼硬啦有些人就是說
我可能沒有 但是他們在學校的時候 可能有上一些 Finance 的課程那可能就足以證明說你還是有一些基底
因為我覺得他們要的也不是真的要那種很 Hard Skill 的 因為他們可以訓練但是他們還是需要說
盡量是 他們會錄取很多軍人啦 就是大家如果來這邊會發現他們很多會開給一些軍人申請
就是算是保障吧 但是軍人的話他們其實某方面來講也很硬啦就是他們也不太會離職
所以他們反而需要的是那種 非常可以撐下去這種環境

在美國求職需要注意的點有哪一些?跟在台灣求職的差別在哪?

這個非常非常的重要!我覺得美國,這也是我剛開始來的時候很不適應的地方,因為來的時候都不知道美國要怎麼求職。我們原本不知道說要怎麼 Networking,因為台灣沒有人在 Networking,至少我沒有在 Networking 的,很多台灣的 Networking 可能就是朋友的朋友類似這樣,你有認識誰朋友的朋友這樣。這邊不是嘛,你可能真的是要很冷的去寄一封 Email,或是去 LinkedIn 去敲一個人,真的去 Networking 這樣子,這是他們的文化。
所以這是很多要學的 Networking,然後你要怎麼寫 Thank you letter,甚至什麼 Cover letter 要怎麼寫。尤其是面試,我覺得面試是最難的!他們的面試方式跟台灣是完全不同的,我覺得這邊面試你可能還要我們叫做 Odyssey,Odyssey 就是翻譯成中文叫奧德賽,不是每個學校都這樣講,當然我們家有這樣子講,他好像是希臘的一個故事,反正他就是要自我介紹也就是你的故事,所以你要用一分鐘到一分半裡面把你很多重要的故事把它講出來,但是就是要切中要點,這個我們訓練很久。就不要小看這一分鐘也不是即興,是真的要很切中要點的去講。
然後他們也會問很多 Behavioral questions,假如說 Tell me a time when you have a difficulty 類似這樣,然後你就要去講一個例子,然後那個講的也要很多鋪陳,我們練了真的很久很久。所以面試絕對是很難的之一,然後像我剛剛講的還有 Thank you letter, Cover Letter 還有 Networking 也有很多技巧要講,例如說你問問題我們要壓在 30 分鐘內,你要準備 6~7 題、你要研究對方的 background、你要針對對方的 background 去問問題,不要去問 Googleable 的問題,然後你的問題要聽起來很 smart!這是真的~你不要問一些白癡問題,雖然白癡問題也不是不行。但是就是你要做足功課,就是你要讓人家知道你有在做足功課,而不是你把人家當成你的 Google 在問,那就很扣分,所以這其實很多眉眉角角我覺得這方面大家真的下足了非常多時間和精力。
然後我其實 也有把這部分寫在我的 package 裡面 就是包含這方面怎麼去 Networking
怎麼去問問題 怎麼聽起來比較 smart 還有 Thank you letter 有些模板
還有 cover letter 有些模板 然後怎麼去跟人家聊聊到後面可能可以拿到內部人的 referral
因為內部人 referral 其實成功率還是比較高的 類似這些所以這方面大家真的要花很多時間精力去學習
跟台灣真的相差地別 台灣我可能就是丟個 resume 然後看他要不要 然後就面試這樣

Part 4 自媒體經營(多工處理、下班後 升級時光)

KC 是怎麼兼顧自媒體經營、求職、還寫了一本「下班後 升級時光」的書,自己是如何管理時間?

我覺得這部分很有趣 因為就像我講的 我為什麼想要做 Corporate Finance 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重大的原因之一
就是因為我覺得我還有很多興趣 例如說像是我剛剛做的 Education 方面其實我一開始做那個寫部落格的時候
我就是覺得說有一些資訊的 Gap 然後我會希望說把這些資訊可以寫成中文
然後分享給更多人 我覺得我對於這點我是很有興趣的所以我其實在這一兩年中
我做了很多事情例如說我還有 做一個線上的英文履歷課程我真的其實蠻推薦大家的
因為我覺得我那時候做的時候 其實有點半公益性質因為我真的是我敢說我這房間裡面
覺得是最低的而且我當時是 第一個月的錢全部捐出去但現在已經過那個時間了
我那個時候就是因為我覺得 台灣很多人寫英文履歷真的都沒有抓到要點因為當初我在台灣
寫英文履歷的時候我那時候已經被顧問改過,我已經覺得是很 OK。可是我到 MBA 的時候,發現哇真的不可以看。真的差太多了!我覺得真的 Gap 真的差太多當我在台灣申請上了 MBA 的那一份
我現在回過頭來看都是慘不忍睹 真的是差太多所以我那個真的是把我所有的一些資訊
都全部把它寫進去 所以那個也一樣就是可能到我的 IG 可以找到相關的資訊
可能到我的 精選貼文的 highlight 或是你直接私訊我
我就可以把它連結給你 那個真的是我覺得很重要的東西

KC 寫了一本暢銷的「下班後 升級時光」電子書,可以向聽眾介紹一下當初為什麼會想要寫這本書?書中的內容是什麼呢?

然後我還有寫書就像剛剛 Jason 講的,就是下班後升級時光主要就是在寫說我之前在三四年工作的時候,在台灣工作的時候我其實是加班很嚴重,我在四大工作常常會加班到很晚,但是我還是持續的去做了很多事情例如說寫部落格、或是在讀 MBA 的時候,我做線上課程然後持續的去做這些事情。
我覺得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真的是打從心底的興趣,就是因為興趣所以我那時候選 Corporate Finance,像我回到我剛剛講的為什麼選 Corporate Finance,就是因為它很 Work-Life Balance,除了它是我很喜歡的 Finance 的領域之外,它是一個非常 Work-Life Balance,我需要 Work-Life Balance 的環境讓我下班以後再持續的去把這些事情再發揚光大,因為我以前加班很嚴重,可是加班太嚴重的時候,我就發現說:哇那個好像不是我想要追求的一個持續長久的狀態。
就我可以做個五年可以 可是我要做到十幾二十年我可能沒辦法一直做這個所以我當初選這個的時候其實也有做這部分的考量因為我覺得我的興趣某方面還是在教育上面
我對教育是非常有興趣的 可是應該這樣講就是我那時候在台灣的時候工作是很長工時的
但是我還是持續的去做這些產出 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興趣當你真的對這些事情有興趣的時候
你會發揮出真的很大的一個 精力還有一些內在的力量然後去持續做這些事情
就像 Jason 現在在做 Jason 現在也有一個工作 只是還是持續的去做 Podcast 然後去用這些 Website
就是因為自己有一個使命會很想要去達成不管再怎麼累你都還是會省住時間
就算六日你再做你也不會覺得很 就可能會覺得很累可是你會覺得很充實啊應該這樣說
就你會覺得非常充實

然後我在這本書裡面我除了當然我們那個內在的動力很重要,可是我覺得很多時候還是有些技巧在,所以我這本書算是結合了我當時所有實用的技巧,因為我很喜歡去聽那些 Podcast,還有看那些很經典的一些書,然後把那些東西融會在我自己的經驗裡面去寫出一個,我覺得更適合大部分台灣人的方式,所以不會只有內在的一些心靈指引(內在很重要 不得不否認)。其實我對雞湯這個有點反感、不太喜歡的原因就是我覺得有時候看完這種雞湯的書,你好像感覺很好但你不知道該怎麼做,就這本書不會讓你這樣。

我不太喜歡這種所以我寫完那些事情我都一定會有一些 step,step by step 告訴你說怎麼做會比較好。就是我不希望你看完然後心情很好,但不知道該怎麼做,我覺得這不是我想到的。因為裡面全部都是一些很小的技巧,你把這些技巧堆疊起來,其實真的是這就是我一直累積到現在的像是秘密全部都寫在裡面!
我覺得這是有些像有些經典名著 我覺得他寫得很好可是我真的辦不到至少我辦不到
我就不會寫進去我就會寫說 我辦得到的然後一些比較大部分的人辦得到因為有些寫的就是
很好啊就是說我也知道說 如果我真的有一個很想做的事情我一定會全力以赴但有時候就不是嘛
你有時候上班回來就是想休息 就是想耍廢那該怎麼辦那我就會寫出那種方法
有些方法可以去你知道 長遠的很重要但是短期也很重要我覺得不是只有長跑
就是長跑中間也會帶著一些短跑 才會讓你慢慢的到達就有點工具書的概念嗎
是對工具書這是一個 對工具書就是還是有一些伴隨著一些
觀念但是也是有一些工具書 所以我在經營這方面其實我覺得我很開心就是
他雖然很辛苦很累 因為你還要額外提出時間而且有時候不知道 Jason 有沒有遇到
有時候你還是會遇到一些 可能不太禮貌的人或是一些
讓你覺得很不舒服的一些問題或是把你當 Google 的
那我覺得有時候你都會覺得很無言嘛當然人多了就有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
那種很無言的 比較沒有那麼尊重你的人 那也沒辦法這我覺得是可能過程中算是我自己要去調適的
但大部分來講我覺得這其實是某方面來講 幫助我想要提升自己因為我會為了要寫出更好的文章
我會想要再提升自己 所以我覺得是個相輔相成的我很喜歡做這件事但我會想把這件事做得更好
我也想要再提升自己 自己提升得更好我就越有成就感 所以我覺得這件事情是一個正向的循環我很喜歡我現在做的事情
那我最後再稍微的宣傳一下 我的 Instagram 喔
感謝 Jason 的這次的邀約喔所以主要呢就是像我講的
大家可以到我的 Instagram 然後可以找到一些蠻有用的資源例如說因為我是會計系背景的
所以我其實也有編排了一個成長型的財務會計課程 所以我其實也有編排了一個成長型的財務會計課程那其實就是讓沒有會計背景的人
或是你有一點會計背景的人 學到比較多實用類型的因為就是結合我的工作經驗
因為我會發現說我們以前學的會計 並不是每個東西都這麼的適用
例如說像退休金的會計 我們需要花很久的時間去學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其實對那個我們在做財務分析來講
我們那個不會花太多時間 那個我可能就不會講所以我這方面是屬於那種要去讀 MBA 的人
或是要去讀商學院的人 你其實可以先去聽一下這堂課我會把所有重要的東西
先放在上面 讓大家去先修然後或是說你原本就是對財務會計很有興趣的人
可以去先修 還有我剛剛講下半身或升級時光就是這本書結合我的經驗
我覺得是一個如果你對你的人生 就覺得有點卡住或是你有些想做的事情做不到
或是說你不知道該怎麼做的 這本書都很適合你然後還有另外一個就美國商學院申請攻略
就是說如果你想要申請商學院的 然後你想要有點自己半 DIY 不是全部 DIY 就是半 DIY
然後就是說你沒有很多資訊 你可以去想辦法去 DIY 因為上面有很多很明確的指示
大家可以去參考 對然後還有像我剛剛講的英文履歷的課程就是這方面也是我覺得說
可以幫助到大家很多的一個地方 然後大家也可以就是就是有問題的話也可以私訊我
然後我會盡量的去為大家回答 大概是這樣然後
再次很感謝 Jason 這次的時間 我覺得 Jason 現在做的事情是非常的有那個意義的
因為我覺得中文的真的是比較少 OK 謝謝那大家可以去 OfferLand 上面看看
不管是申請落點查詢 或是相關的一些乾貨文章相信大家在不管是 OfferLand
或是 KC 的內容 Blog Instagram 都可以找到有用的資訊跟心得可以去參考


留學&求職資源彙總

  • 💰 雅思 IELTS 報名 $500 折價券:「點我」填寫問卷即可領取
  • 🎯 OfferLand 落點分析:「點我」獲得精選留學顧問免費諮詢一次!
  • 📚 我寫的電子書:「輸入優惠碼:blog100」獲得履歷、SOP 文書、英文面試攻略專屬折扣

我架設了「OfferLand 留學申請落點查詢系統+留學&職涯論壇」,累積 5,100+ 用戶、270+ 文章、2,200+ 申請落點數據!點進來查詢落點&閱讀乾貨,探索最友善的論壇,留學生&新鮮人都在 OfferLand 上討論~

(如您正使用 IG 瀏覽本網頁,請在瀏覽器輸入網址 offerland.cc,以免無法用 Google 登入)

👉🏻 歡迎 加入 OfferLand LINE 好友,獲得個人化落點訂閱推送!


歡迎收聽我的 Podcast「Jason 學長的職涯資料夾」~在這裡,我將用輕鬆的對話收錄留學&職場上各式各樣的精彩故事,無論是正在探索的學生、剛踏入職場的新鮮人、還是正在尋求職涯成長的專業人士,相信每份資料夾中的檔案都將讓你有所收穫!

隨時隨地「打開」資料夾、探索其中的故事、學習新的技能和獲得見解。無論你是想尋找職場乾貨,還是渴望聽到真實人生的故事,「Jason 學長的職涯資料夾」都將帶給你輕鬆、有趣和實用的內容。快來點開每一個檔案,與我一同探索職場的無限可能!


我的 Instagram (@jason_career) 平時會分享更多留學申請、職場資訊、英文檢定等内容。

一起為履歷加分、在人才市場脫穎而出!歡迎大家追蹤、找我聊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