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邀請到畢業於北科大機械工程學系的Vinci分享自己是如何實現夢想進入到MIT Media Lab!

Vinci的Profile
- 實習:
- 台達研究院實習 (學期間+暑假)
- MIT Media Lab Visiting Student
- 課外活動:
- 機器人社(舉辦校內機器人競賽,參加校外TDK Robocon, Maker Faire,親子手做節)
- MIT Mobility Workshop (Best Team Award)
- 志願服務:
- 偏鄉英文遠端教學
- 婦女協會電訪
- 獎學金(靠這些獎學金完成四年大學):
- 北科隆玉獎學金(四年)
- 第一屆鴻海基金會獎學鯨得主
- 連德工商發展基金會獎學金(四年)
- 2015捷普綠點獎學金
- 教育部學海築夢(至MIT Media Lab實習)
可以簡單介紹一下MIT Media Arts and Science MS嗎?
Media Lab比較有趣的比喻比較像是Hogwarts,裡面的團隊研究領域從腦神經科學/無線傳輸/機器人/人機介面橫跨到AI社會正義/都市規劃/未來歌劇院等主題,很難用普通的學院分類法定義Media Lab,成立早期被稱為A house of misfits,但學校制度下,目前是屬於建築與設計學院,而我待的團隊是City Science,裡面又細分三個主題 (City Scope, Dynamic House, and Future Mobility),主要探索城市的規劃與未來藍圖
為什麼會選擇申請這個科系呢?
一開始只是單純國中的時候看過 SixthSense technology | Pranav Mistry 的TED Talk,一直就覺得Media Lab是個很酷的地方,加上自己又很喜歡鋼鐵人,所以就一直夢想著能夠進MIT,大學時期選擇就讀機械系,也是因為自己喜歡動手實做。
為什麼會想要申請碩士呢?目前有什麼規劃嗎?
我的目的是想申請博士,但因為Media Lab不收直博,博士班只限定自己的碩士學生申請。
最終選擇這間學校的原因是?
Cornell Human Environment Relations MS 沒給獎學金QQ;MIT給全獎,超香不去嗎?
這個項目申請中的眾多標準,優先順序你會如何排序?
- 訪問學生(教授有印象)
- 作品集
- 推薦信(一封MIT、兩封大學教授)
- 實習/科研
- SOP
- 語言成績
- GPA
- GRE(根本不看)
你覺得哪一段經歷是你的閃光點,讓你outshine其他申請者?
大學畢業後,在MIT當訪問學生應該是我能錄取的主要因素,教授也認識我,知道我的能力
這個項目申請有什麼基本要求?什麼樣的Profile對於申請該科系有幫助?
實驗室申請有要求一定要上傳作品集以及連結要附在SOP末段,所以跟想去的實驗室適配度很重要,申請者的能力是不是他們需要的
因為Media Lab在申請的時候,最多只能選3個團隊,又因為實驗室裡面每個團隊的研究主題迥異,所以很難說什麼能力特別吃香
對於申請資訊的瞭解有哪些推薦管道?
Media Lab的網站,最近有哪些新的團隊/題目…會比較容易找到跟自己技能樹相符的團隊
等待offer時的心態調整?
盡人事聽天命,反正教授不收我,是他的損失
碩士申請Timeline有什麼建議?在各個時間段可以如何準備?
- GPA努力維持3.5以上
- 作品集/研究經驗 要積極累積
- 大一大二可以多參加校外活動,大三大四就可以多集中火力在作品/研究經驗的累積
- 英文成績有保鮮期,所以大三下或大四上再考(閒錢多的可以早點考,當練習?)
申請/大學過程中有什麼後悔的事情?
我從MIT結束訪問後,隔了一年才申請,滿可惜的,因為隔年又因為疫情影響,實驗室2021年不收人
【申請方式】仲介、DIY、半DIY?當初為什麼這樣選擇?
DIY,仲介收費高,爬文的時候看到太多鬼故事了QQ 直接放棄仲介
想對學弟妹說的話⋯
夢想真的會實現哦!
我的 Instagram 平時會分享更多留學申請、英文檢定、職場資訊等内容。一起為履歷加分、在人才市場脫穎而出!歡迎大家追蹤、找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