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時間: 2024 年 11 月 10 日
求職真的要很有「心機」,換句話說就是要很有目的性!
在準備履歷或面試時,都必須知道自己寫這一行字、或是回答這一句話的目的是什麼。不能讓面試官心中有不知所云的念頭!
Hi 大家好,我是 Jason 學長,專注於分享留學、職涯、高效成長的主題。在以下的影片裡我將總結 4 大重點,整理我在 24 歲時,如何通過這 4 件事情去實現 2 年前為自己設下的目標,成功轉職進入到自己的夢想公司 Google。
[youtube-feed feed=7]首先是通過了解目標公司本身&職缺內容,接著熟悉自己可以帶來的價值。第三點是通過了解目標所需要的能力跟自己目前的經歷後、就能更好釐清要怎麼做到軸轉 pivot,最後就是如何有目的性地執行轉職或求職計劃。
章節一|了解公司&職缺
在準備轉職的過程中,我覺得我做對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公司&職缺!
想要轉職,肯定會有一個方向、領域、職能或行業。這時候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通過大量的接觸跟瞭解去打入新圈子。能不能轉職成功,其實很大程度是看你有沒有辦法打破資訊壁壘、去了解跟融入到這個新圈子。因此,我花了很多時間在研究公司職位工作內容,這也讓我能在面試中能夠更好地展現出自己符合他們需求。
一手資訊
提到 Insights,就一定要跟大家分享最最最最重要的幾個方法,去獲得「一手資訊」。
因為剛剛往往網路上能查詢到的都是「二手資訊」,這些資訊你懂、其他跟你競爭的人也都懂。因此一手資訊才能真正能讓你脫穎而出的關鍵。
比如說,如果你想轉職進入科技業,除了網路上的公開資訊或攻略文章以外。可以透過 networking 認識幾個在這個領域的人,通過跟他們的交流聊天,去獲取到很多對於行業、公司和日常工作的知識跟內幕。
我推薦這幾種方式去獲得一手資訊:
- 從 Coffee Chat
- 從 LinkedIn 去調查其他人的職涯軌跡
- 從 OfferLand.cc 等人脈串連平台
如果跟我一樣是個 I 人,相信去主動 reach out 陌生人對你來說會是需要跨出很勇敢的一段過程,但不要緊張,簡單分享我當初簡單將 coffee chat 解構成四大框架,有系統性的去聯繫業內人士,有點像在心裡先打個草稿。
Coffee Chat 解構成四大框架
簡單來說,我的 coffee chat 由四個部分組成:
開場白
通常我會先表達感謝,並簡述這次是基於什麼目的約了這場 Coffee Chat。
禮貌是不論這場 Coffee Chat 只有 10 分鐘還是長達一小時都不可少的關鍵,除了讓對方對於你有充分的好印象,也是基於對方願意抽空與你對話的感激。除此之外,即便 coffee chat 之前已將透過郵件或訊息闡述過訴求,能再次簡單敘述自己的目標 / 目的也能更好的幫助對方理解該次對話的重點,讓對方感受到你對這場談話的重視與懇切。
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很好理解,但這邊不是要你像學生時期上台報告一般,朗誦出你的經歷,而是透過簡單的自我介紹破冰 & 巧妙地說出自己的經歷。對我來說 Coffee Chat 的本質還是 chat 而不是面試,所以比起生硬的說出我的經歷,我往往會先從我和對方的共同之處開啟談話,比如如果我和對方剛好是校友,我會聊點母校趣聞並將話題帶到我的背景和目前現況上面,也讓對方以比較輕鬆的狀態開啟 coffee chat。惟需注意雖然本意是以輕鬆的話題作為切角,但千萬別因此話題跑偏,浪費時間在閒聊上,建議快速的 small talk 後快速進入自己的經歷上,並簡單總結你對自己經歷的評斷。
具體工作/行業問題
非常建議先準備一個 question bank,大至對方對於行業前景的看法,小至公司環境、工作氛圍或關於職缺更多的資訊都可以準備相關問題,我自己主要準備幾大類:career field、job field、future development、networking/ relationship 等等,例如:
- Career Field: 目前從事的行業中最重視的軟/硬技能有什麼?(語言?證照?磋商能力?)
- Job Field: 當初是如何找到、開始目前的工作的?
- Future Development: 目前的職涯中有正在精境的技能、能力?
軟性引導性問題
有的時候 Coffee Chat 對象回答問題可能「點到為止」,沒有提供很多獨特或深入的想法。所以透過把你的問題換句話說、或是繼續深挖、延伸接續討論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未來我也會再針對 Coffee Chat 這塊單獨製作分享影片,也會再分享關於如何 reach out 的小撇步。
二手資訊
而除了一手資訊的收集以外,我自己還通過二手資訊去了解公司和職缺資訊:
找工作時最基本的是掌握所有公開的「二手資訊」,包括職缺敘述 Job Description。也可以從部落格、Podcast 等優質的資訊來源去慢慢了解一個行業見解,並且梳理出重點,慢慢了解自己目前還缺乏什麼或是自己有什麼可以利用的優勢。
再來分享一個幫助我很多的小撇步,就是去看公司的新聞稿、公開財報或是公開的成功案例資訊。
例如我在面試 Google 的客戶經理時,雖然我完全沒有廣告知識、也不了解 Google 有哪些產品,但我通過上網搜尋 Google 的客戶案例,就可以快速了解 Google 是如何幫助這些大客戶獲得成功。從這些成功案例中,我就可以很快了解到 Google 有哪些產品、這些產品是怎麼應用到不同行業的客戶。
當然,除了這些公開的 facts,能夠讓面試官感受到「這人值得錄取」的關鍵,是咀嚼這些資訊後產生的 insights。就像在遊戲裡不僅僅要知道破關資訊,也要能活用道具和技能才有機會破關。
我消化這些 facts 的其中一個辦法,便是透過 coffee chat 找出像嚮導一樣的從業人士,汲取他們的看法並學習。從業人士給出的見解,可能是他在這個行業數年知識的累積。這是初入行業的我很難快速達到的。
而這有點像「偷師」的撇步就是我有心機的地方啦,當然雖然稱作「偷師」但更像是內化從對談中學習的知識,加上自己作為行業菜鳥的 fresh eye 見解,融合出真正屬於自己的 insight。
這個方式不僅可以讓我快速了解公司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也可以從中掌握一些 insights 用於後續的面試當中,展現出我有認真做過功課。
我們在了解完第一部分的公司跟職缺後,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消除資訊的壁壘,逐漸瞭解到做這個工作都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從哪裡找到人脈
從 LinkedIn 去調查其他人的職涯軌跡
相信很多職涯創作者都分享過如何用 LinkedIn 去 networking ,甚至以此獲得內推的機會、甚至發展出很不錯的人脈關係的故事。這邊提供幾個關於 reach out 的 Do’s & Don’t
Dos
– 搭建高完成度的 LinkedIn profile
– 簡單表明如何知曉對方與來意
– 不要讓對方有壓力!即使未作回覆也依然感謝對方撥冗閱讀
Don’ts
– 空無一物的 LinkedIn profile (無頭像、無學經歷、無簡介)
– 上來就邀約 Coffee Chat、沒有提供自我介紹或是你希望通過這次 Coffee Chat 中獲得什麼
– 不專業的用語 — 用詞可以輕鬆但不可以輕挑
從 OfferLand.cc 等人脈串連平台
另外也可以透過本身訴求就是人脈串連的社群、社團或是平台,例如我向大家介紹過的(讓我老王賣瓜一下 哈哈)「OfferLand (offerland.cc)」這個網站。他是一個留學、職涯一站式平台,其中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人脈串連的互動網絡,推薦大家可以透過這個網站找到你想要 Coffee Chat 的對象,甚至搭建自己海內外交流的 community。
我出版了兩本職涯相關電子書!分別是:履歷 CV、英文面試,每本都超高 CP 值、乾貨滿滿、銷售破百本,持續更新增補內容,陪伴大家走過留學&求職!當你看到這邊,恭喜你獲得讀者專屬優惠碼!
輸入優惠碼:BLOG100,每本電子書都折 $100!或是直接購買職涯 Package 更划算
👉🏻 點擊這裡 一次搞懂求職&高效成長需要的資源、撇步和知識吧!
章節二|了解自己
常見轉職理由,我整理出三個層級由淺入深:
外在拉力吸引你轉型
市場上一直都有新興職位,比如近年爆紅的自媒體經營或是團購主;又或者你因緣際會接觸到以前不知道的新機會,比如有些文組同學畢業後考慮轉職工程師等等,這些人生新際遇附帶的外部條件吸引了你躍躍欲試想要轉職。
根據自身能力做選擇
這個動機,就比較深入一點了,大家工作每隔幾年就能發現自己的技能樹有一定成長甚至逐漸發展出無可替代的專業能力,如果你今後的發展也打算向這個方向努力,這個時候可以留意,你具體擅長做什麼?你能提供什麼樣的價值?這個價值是否有人需要?等等。
驗證完自身的能力與價值後,也不可忘記觀察未來行業的發展,讓自己可以對於轉職的選擇建立更大的信心!
你找到真正想做的事了
如果你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了,那麼恭喜你,這個就是你轉型的最佳時機。
第一點提到的是外界因素驅動,第二點提到的是自身技能樹驅使你做擅長的事情,然而這一點才是真正的內部驅動,再也沒有什麼,比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還更重要了。
當然這個前提是,你有認真思考過,你真正想要什麼,想做的事是什麼,並且願意投入自己的熱情和動力。而且如果前面三點你把它理解成為三個大圈圈,當這三個大圈圈越來越靠近的話,你也會更得心應手。
以上就是我想要分享「了解自己」的這部分,可以根據不同動機層面,去釐清自己的動機跟想法,千萬別僅僅因為外在拉力而決定自己未來方向。比如說我自己之前經常看到矽谷工程師年收入百萬甚至千萬,差點毅然決然去學習 Programming,還沒理解我自己到底擅不擅長或喜不喜歡。
總結來說,Self-reflect / Awareness 很重要,在準備面試中的行為面試問題時,要在往深一層去想清楚自己當時可以怎麼做得更好、或是當初做這件事的動機緣由是什麼?
章節三|Pivot 軸轉
在了解完公司職缺跟了解自己後,下一步就是找出 現在我們距離目標中間的差異 Gap,去制定學習計畫。
通過前面兩個步驟,我們已經能很好釐清要怎麼做到軸轉 pivot。首先先簡單介紹 Pivot,Pivot 的中文翻譯為「中樞」或「軸」,而「軸轉」這個概念最重要的也確實在於「軸」這一個字。在想要做職涯或人生上的轉變時,應該要抱有 Pivot 軸轉的概念:一隻腳不動當作軸心、另一隻腳跳到一個新的領域!利用自己在原本領域打下的基礎和經驗,讓自己在軸轉到新領域時有所優勢。(而不是兩隻腳一起起跳,沒有考慮到自己以往的經驗所帶來的優勢為何)
通常有三種常見的 Pivot:
- 工作內容的轉變
- 工作地理位置的轉變(比如從台灣到美國工作等等)
- 工作行業的改變(比如說我一開始在顧問業工作,後來跳轉到科技業)
了解了有這三種 Pivot 後,常常會有人認為 Pivot 一種東西是有機會或是容易的,比如說我想要跳轉地理位置、但是我的職能跟我的行業都是維持一樣,這可能比較容易;那兩種 Pivot 可能就非常有挑戰性,你就要提早做準備,把很多的可能遇到的挑戰都趕快提前解決掉。那一次跳轉三種 Pivot 的話,就真的很厲害!可以一次性去轉變你的工作內容、又可以換行業、甚至同時又可以轉變你的工作的地理位置。
以我這次的轉職為例,我達成三種 Pivot,我從台北到北京工作、同時從顧問業轉到科技業當客戶經理。雖然我以前在顧問業是做風險諮詢的顧問,而我現在在 Google 是做客戶經理,兩個職稱跟工作內容差距很大,但我其實在轉職時,很大程度地利用了我以前在顧問時的經歷,包含提案報告、解決客戶問題等等,去證明我已經累積了擔任客戶經理所需的業務能力。
總結來說,盡可能不要完全放棄過去的能力,去學習一個能放大你過去能力的能力。並且通過了解軸轉的概念,去提前掌握自己可能遇到的挑戰並逐一克服。
章節四|有目的性地執行
了解了上述三步驟後,最後就是有目的性地去執行每一件事情。兩年前,我在一個線上講座中,當眾說了這句話:「我想要先在 Deloitte 做一段時間的顧問,之後再去轉到科技業。」
當初的我很早就知道自己在那裡要累積哪些能力才能有機會轉職到科技業,也因此能夠去學習跟放大那段經歷中我能夠學到的東西。
在職場上,我們需要不斷更新、讓自己「被需要」。試想如果一支 iPhone,價格愈來愈高,但功能卻沒有更新,你會想買?了解自己的熱忱後,就必須培養市場需要的能力。不妨把自己想成是一個產品。你就是自己的產品經理,而這個產品需要不斷更新、找到產品的獨特之處跟優勢!
同時,也可以自己扮演面試官的角色,當面試官看完你的履歷或聽到你的面試回答時,會不會問出 “So What?” 「所以呢?」的問題。只要你能完成前面提到的三步驟,找到自己跟公司需求中的差異並逐一解決,最後有目的性地去執行,就有很大機率能夠成功找到夢想工作或實現目標。
希望這篇分享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你對於高效成長感興趣,可以到 YouTube 訂閱我呦,我計劃每週固定發片!
\\ 留學&求職資源彙總 //
- 💰 雅思 IELTS 報名 $500 折價券:「點我」填問卷即可領取
- 🎯 OfferLand 落點分析:「點我」獲得 Jason 學長精選的留學顧問免費諮詢!
- 📚 我寫的電子書:「輸入優惠碼:blog100」獲得履歷 CV、SOP 文書、英文面試攻略專屬折扣
\\ 我提供的留學&職涯服務 //
- 📝 履歷 CV 精修&深度諮詢:打造你的優質 CV!透過專業深度諮詢&潤飾,找到閃光點讓你大放光彩! 一同討論故事、找到自我定位和優勢,獲得更多面試機會!
- ✍🏻 文書編修&深度諮詢(SOP, PS, CV, 推薦信):超過百人好評!帶你精準表述自身經驗,為成功錄取夢校鋪路! 從故事挖掘、架構調整到語言修飾,全方位讓申請文書煥然一新,一起寫出有邏輯且吸引人的故事!
- 📌 模擬面試(求職&留學):1 對 1 狙擊弱點、實戰提升熟練度:提高面試通過率|深挖優勢、練就自信,一次練習全面提升,從容應對面試!全方位支持,為你開啟職場新篇章!
\\ 我架設了「OfferLand.cc 留學&職涯一站式平台」 //
👉🏻 加入 OfferLand LINE 好友,獲得個人化落點訂閱推送
訂閱電子報:獨家優惠資訊、最新內容通知!
不定期分享高效成長 Tips & Insights
我的 Instagram (@jason_career) & YouTube(Jason 學長)& LinkedIn 會分享更多高效成長、外商職涯、留學申請等内容。一起為履歷加分、在人才市場脫穎而出!歡迎大家追蹤、找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