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時間: 2024 年 12 月 10 日
這篇文章將會分享面試 Google 大客戶經理 Account Manager 的心路歷程。從做好「事前調查」讓我深入了解「客戶經理」到底在幹嘛,進而做到面試猜題、找出自身優勢、問對面試官問題。並且通過大量的「自我反思」,才能(身為內向的人)由內而外展現自信,分析過往經歷跟職缺關聯性,找出亮點、梳理故事、定下職業目標,順利應對面試中所有 “why” 的問題,像是常見的 Why this company? Why this position? Why you? 等問題。
🎬 我也在下方 YouTube 影片中分享了更多資訊,歡迎訂閱 YouTube 頻道!
[youtube-feed feed=6]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website/blog and its content are solely my own and do not reflect the views or policies of my employers, including Google. All content is based on my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publicly available information; no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from my employers is shared. This is NOT an interview preparation or job-seeking website/blog for tech companies but rather highlights public resources and insights that have worked in my career. As a Google employee, I cannot provide coaching for tech job seekers. Any use of the Google logo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air use policy and remains the property of Google.
聲明:本網站/部落格及其內容中所表達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立場,並不反映我任職公司的觀點或政策,包括 Google。所有內容均基於我的個人經驗和公開資訊,未涉及我任職公司之任何機密資訊。本頻道並非提供科技公司面試準備或求職指導,而是分享對我職涯有幫助的公開資源和見解。身為 Google 員工,我無法為尋求科技公司職位的人提供求職輔導。影片中如有使用 Google 標誌,皆符合合理使用政策,且標誌所有權歸 Google 所有。
This article shares my personal stories about interviewing for Google. As Google’s hiring process is constantly evolving, my experience may not fully reflect what the current interview process looks like. For the most accurate and up-to-dat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https://careers.google.com/
本文章僅分享個人面試經歷。由於 Google 的招聘流程不斷演變,我的經驗可能無法完全反映當前的面試過程。請參考 Google 官方招聘頁面:https://careers.google.com/
2024 年轉職旅程
我的個人背景:2022 年商學院畢業,在校創業經歷、VC 創投實習。因為在校時的創業經歷,所以一直對科技業感興趣,所以大學畢業後先進入 Deloitte 做資訊安全的顧問,想說累積多一些科技業相關知識和客戶管理&顧問的軟實力。
2024 年上半年,大學畢業的兩年後,我開始陸續約 Coffee Chat。不僅約了不下十個 Googler、金融行業 VC 創投前輩、母校商學院教授以及在管顧和科技業任職的朋友們聊了許多,慢慢探索轉職方向與策略。
最終決定往軟體科技業面向客戶的職位像是商務拓展 Business Development Representative、客戶經理 Account Manager 為目標,而我在 3 個月的時間內一共投了 Google 三個職位、完成 9 場面試,整個流程非常刺激、曲折離奇!
關於我的背景、職涯旅程、自我反思和為什麼從 Deloitte 顧問轉職到 Google 客戶經理,可以參考另一篇文章「職涯探索&自我反思|釐清目標、一步步實現規劃!」 我也在那篇文章分享了自己是如何 Connecting the dots,相信一定對你有所幫助~ 記得點開來等等閱讀!
在開始前,首先必須特別感謝 Acorn Academy | 橡果學院 | 英文口語表達 的 Machel,不僅熱心與我 Coffee Chat 分享見解跟經驗,也不厭其煩地回答我的疑問,甚至還很暖地提供情緒價值(?)、陪我度過過程中的 ups and downs。也要謝謝 Ting Shen、在加拿大工作的軟體工程師 Jamie Li 還有其他百忙之中願意與我 Coffee Chat 的親朋好友們,沒有你們的幫忙或陪伴,我一定沒辦法成功實現夢想!
Google 面試流程
履歷關 Resume Screen
第一關是上 Google Careers 的網站上投遞,我覺得在投遞 Google 職缺時的整體體驗真的很好,不需要填寫一堆雜七雜八的資訊。除了履歷和個人資訊以外,還有一個區塊可以輸入 Cover Letter,這個部分雖然是 optional 的,但也是一個好的機會去讓 Recruiter 和面試官了解到為什麼你認為你是一個 Good Fit,所以我會建議把握所有能夠陳述的機會。
在這個環節中,如果有認識的人脈、或是能夠從 LinkedIn 找到人幫忙 Referral 內推的話,也許會有所加分!雖然我沒有準確的數據佐證,但是如果有員工願意幫你背書,可以側面說明了你比別的候選人更願意為了這個職缺去進一步找到人脈幫助你。(即使 Referral 這個事實沒辦法加到分,你也能夠從跟推薦人聊天的過程中獲得很多一手資訊!)
但是我自己認為,這一關最最最重要還是一份好的履歷,即使有內推,但履歷的重要性絕對不可小覷!一篇好的履歷可以讓你有更好的第一印象,除了 Google 在招聘頁面上寫的一些常見訣竅參考,我也想統整幾個常常忽略的重點:
- 「內容」:在下筆前,不要著急拿著以前的舊履歷來改。先思考看看這個職缺的要求、它的工作內容、需要哪些能力才能勝任等等!再根據這些資訊去客製化你的新履歷,務必要讓面試官一眼就看得出相關性以及你跟這份職缺的契合度!
- 「結果」:寫履歷 Bullet Point 時,務必要加上事情的結果。不然如果你跟你的同事都同時申請一個職位,兩個人都只寫了你們做了什麼,而沒有提到做的事情帶來的影響是什麼,那該怎麼量化你們兩個的差別?所以千萬不要把 Bullet Point 寫得像你上一份工作的 Job Description!而是要拿結果來佐證你的厲害。
- 「數據」:數字在一份充滿文字的履歷中會顯得特別顯眼,也可以提高你的可信度。但是這邊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永遠都使用 % 百分比,原因有兩個:
- 從 10 增加到 15、跟從 10,000 增加到 15,000 都是增加 50%!所以有時候把具體數字帶進來會更加具體
- 常常用百分比的話,有時候會顯得很虛、很籠統,看履歷的人也會有疑問、不清楚你是如何衡量的
- 「順序」:一個履歷的順序也很重要,每個人的習慣都是從上往下看。雖然每一段經歷都得按照時間倒序、由新到舊去排列,但每段經歷裡面的 Bullet Point 卻是你可以自己彈性調整的!因此可以把最相關、最自豪、最加分的內容放在第一個 Bullet Point。
- 「篇幅」:在極大部分的情況下,一頁的篇幅都非常夠用,而一個好的英文履歷模板,一頁的篇幅可以寫到 600 字上下。因此,如果你準備寫到第二頁時,第一可以檢查看看是不是履歷模板的問題(千萬不要使用 Canva 或是求職平台上的履歷模板),第二也需要審視內容是不是足夠重要、跟這個職位具有高度相關。
- 「基礎」:請務必確保文法、格式、排版都沒有問題!雖然這個是很基礎很基礎的東西,但是卻是我最常看到的錯誤。有時候外商第一關篩選履歷的可能是外國人,所以投遞時即使沒辦法寫得像母語人士,但一定可以事先通過 AI 工具去重複檢查。
我出版了三本電子書!分別是:SOP、CV、英文面試,每本都超高 CP 值、乾貨滿滿、銷售破百本,持續更新增補內容,陪伴大家走過留學&求職!當你看到這邊,恭喜你獲得讀者專屬優惠碼!
輸入優惠碼:BLOG100,每本電子書都折 $100,三本一起購買就可以折 $300!
👉🏻 點擊這裡 一次搞懂申請需要的資源、撇步和知識吧!用傳統代辦 3% 不到的價格,獲得 300+% 價值
Preliminary Screen (Recruiter Call / Phone Screen)
履歷通過篩選後,第一關面試可以理解為跟 Recruiter 的電話面試。在我面試的兩個職位中,Phone Screen 都是 30 分鐘。除了常見的自我介紹跟行為問題外,也詢問了 Google 比較特殊的 Hypothetical Questions 情境面試題。
同時,面試過程時中英文都會碰到,有時候情境面試題也會用英文問,所以這很難提前準備,在面試前真的要把英文口說能力快速加強一下。基本上在外商面試中,最常用到(或是被考核到)的英文能力只有聽跟說。
Interview (Onsite Interview)
雖然名字是 Onsite,但現在應該都可以遠程用 Google Meet 進行。通常這環節會有三到四場 Interview,與不同身份的面試官,包含:用人主管 Hiring Manager、資深同事 Senior Peer (Future Coworker)、跨組主管 Cross-team Manager、大大主管 Skip-Level Manager 等等,這四種面試官身分我在面試 3 個職位時都有碰過。根據網路上的公開資訊,Google 面試時會有結構化的打分標準,確保每個候選人都可以在公平的框架下被評比,最後生出 Strong Hire, Hire, leaning hire, leaning no hire, no hire, Strong no hire 等評價。
Hiring Committee (HC) 招聘委員會
所有的面試都結束後,會把上述面試 Feedback、你的申請材料(履歷、Cover Letter)、Supporting Letter 等資訊一併帶到 Hiring Committee 討論。通常 HC 的組成成員是獨立第三方,由他們公正客觀的分析面試官所寫的評價跟面試內容。
我也想分享另一個資訊是,HC 招聘委員會這個環節,以我的情況來說,是沒有遇到的。Recruiter 有跟我分享,如果前面 Onsite Interviews 的評價都很好,就可以直接進到下一關。反之,如果 Onsite Interviews 的評價有高有低,用人主管很喜歡你的話,可能就會把你送進 HC,看看有沒有機會救起來。但是這個資訊參考就好,很大機率根據地區或職缺會導致流程有所差異,畢竟 HC 這個環節是我們沒辦法控制的!
Team Match 環節
這個環節是指候選人要與不同團隊的主管進行 Coffee Chat,看哪一個團隊適合你。根據 Jeff H Sipe(前 Google Recruiter)分享,現在有近一半的職缺在對外發布前,就已經確定好招募的團隊跟主管是誰,所以不需要再進行 Team Match。但以我的狀況為例,如果前面的面試 Feedback 都不錯,最終沒被選進原本開缺的那個團隊,這時候如果有相似團隊開缺,可能會直接跟另一組的 Hiring Manager 約一場 Chat,就不用再全部從頭走 Onsite Interviews。
根據 Jeff H Sipe 的影片資訊,假設有 10 人通過履歷關卡、進入到 Phone Interview 環節,通常會有 5 人左右進入到下一關 Onsite Interview,5 人中有 1 人會通過 Onsite Stage 進入到 Hiring Committee。而 HC 也會根據情況給出發 Offer、待緩(繼續安排更多面試,收集需要的資訊)、拒絕等決定。(非官方資訊、僅供參考;而且這類錄取率的資訊其實沒什麼用哈哈哈,只能盡力而為)
Salary Negotiation
前面都沒問題後,Recruiter 會在短時間內與你聯繫,並且就開始談薪水了!Google 如同很多科技業的薪資 Package 組成都是四部分:底薪 Base Salary、Bonus、股票 RSU(分四年發放)、Signing Bonus。
發放 Offer&背景調查 Background Check
薪資談判都沒問題後,就會發放 Offer+開始背景調查的階段了!
兩種常見面試題&應對技巧
行為面試 Behavioral Interview
面試真的要很有心機!你的每個回答都要精心打磨,絕對不能讓面試官出現「所以呢?」的腹誹,所以雖然已是老生常談,但我還是想要在此強調用 STAR 框架來準備面試回答的重要性!
Situation:事情發生的背景和情境
「簡明扼要地說明經驗發生的背景」:在這一步,除了能快速的讓面試官了解發生的原因,同時也展現了你如何用言簡意賅便能有邏輯的把前因後果梳理清晰。
因為面試官沒有經歷過你準備分享的經驗,做好這一步可以讓面試官更能理解你面臨的困難並進一步為你接下來的故事做很好的鋪墊,強化是因為遇到「這樣子的困難」所以你能想到「這樣子的解決方式」尤為難得
Task:承擔了什麼樣的任務或角色
你的角色為何,並銜接你是如何起到關鍵作用。對我來說,在這一步有承先啟後的作用,在你介紹完背景之後可以簡單說明自己在困境中扮演的角色(包含你所擁有的資源、或角色對團隊的意義),並為接下來的 A&R 起到開頭效果
Action:具體深入的說明行動或決策的過程
最重要的一步,也是能展現給面試官能力的一步!
精準的描述你是基於什麼樣的判斷下出的決策起到問題解決的作用,我一般會分述 1-3 個行動,並且分享自己善於 team work 的例子,展現自己條理清晰、進退有度的經歷
Result:你的行動或決策影響得到的結果
用數據佐證影響力更能凸顯結果!
量化你的行為產生變化,可以讓面試官更好的理解你的決策和行動帶來多少的影響。尤其如果你正在介紹的經驗可能是面試官未曾經歷過的產業、專案,量化你的影響力可以更好的讓面試官理解起到多大的關鍵作用。舉例:「經過我促成 xx 專案上和 oo 藝人的合作,我成功為產品提升 xx % 的廣告點擊,並提升產品銷量 xx %」
總結來說:
- 推薦使用 STAR 框架、根據 STAR(情境、任務、行動、結果)去準備故事
- 梳理過往專案經歷,花時間將你的經驗整理成 STAR 架構,可以讓你更有邏輯的說出故事
- Action 深入說明自己的行為跟決策原因
- Result 以數據佐證影響力
開放性問題、情境題 Open-ended / Hypothetical Questions
面對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不要驚慌!針對開放性、假設性的問題也可以有策略、有邏輯的利用 CFAS 架構來回答!
使用 CFAS 框架(推薦 YouTube 頻道:Jeff H Sipe):Clarify (C) – Framework (F) – Assumption (A) – Solution (S)
Solving problems is about understanding.
向面試官提出 Clarifying Questions,越多越好!確認自己充分理解問題後,再著手提出解決方案,評估你會如何適應在一個未知的情境中,釐清重要的資訊。
Flexibility, 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根據不斷改進方案的能力非常受到重視。
Communication Matters: 清晰且有效的溝通能力與你的硬實力同樣重要。表達想法、陳述解決方案以及交流時的互動,才是對面試官來說重要的 hiring signal。
- Solving problems is about understanding
- 向面試官提出 Clarifying Questions,越多越好!
- 確認自己充分理解問題後,再著手提出解決方案
Google 面試經歷&時間軸 Timeline
因為我投遞了三個職缺,除了第一個沒有走到最後,其他兩個都走到最後 team match 的環節,因此我完整體驗了兩個 interview cycle,總共經歷了九場面試!在這過程中,我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強,越挫越勇。到第三個申請時終於如願 Offer Get!
Account Manager, Retail, Large Customer Sales – Beijing or Shenzhen
3/5 投遞
3/6 郵件收到 Phone Interview (Phone Screen) 邀請
3/13 Phone Interview(面試時告知兩週內會有下一步的通知)
4/2 拒信
Customer Onboarding Strategist, Acquisitions, Google Customer Solutions – Shanghai
4/5 投遞
4/14 郵件收到 Phone Interview 邀請
4/19 Phone Interview(完成面試當下,Recruiter 邀請之後通過 Google Chat 隨時聯繫)
4/21 週日 Recruiter 通知下週可以安排兩場面試
4/26 兩場面試(中&英),分別與 Senior Peer (Future Coworker) 和 Hiring Manager 面試(結束兩場後當天收到通知可以安排下一輪)
5/2 和大大主管進行 G&L 面試(全英文)
5/6 收到 Recruiter 通知整體 Feedback 都蠻 Positive,但需要等待其他兩個候選人完成當周面試
5/17 主動向 Recruiter 詢問情況
6/3 收到通知另一個 team 有開類似職缺,安排 team match coffee chat
6/6 與另一個 Hiring Manager 30 分鐘 chat
6/11 拒信
Account Manager, Gaming, Large Customer Sales – Beijing
5/14 因為 Google 員工 Refer,並且有向 Recruiter 告知我在另一個職缺申請上獲得 Positive Feedback,因此收到 Recruiter 電話,邀請投遞本職缺
5/20 Hiring Manager 面試
5/27 兩場面試,分別與 Cross-team Manager 和 Senior Peer (Future Coworker)
5/30 Recruiter 主動加微信聯繫:告知北京 Headcount 可能有所變動,想幫我安排與上海的團隊做 team match coffee chat
6/12 Recruiter 微信聯繫想約明天 Phone Call
6/13 電話告知後來上海 Headcount 也有所變動,拿到原本北京的 Offer、開始討論期望薪資和介紹 Compensation 的組成
求職真的很吃運氣 🍀🍀🍀
看完上述申請 Timeline 後,我想要先分享的觀念是「求職真的很吃運氣」🍀🍀🍀!除了面試時,自己要剛好進入最佳狀態,也很吃主管對你的第一印象跟眼緣。
還有一堆「自己無法控制」Outside of Your Control 的因素:
- 沒有其他適合的人選比你先完成整個流程
- 職缺沒有臨時被凍結或調整
- 內部員工沒有轉調進來搶走你的職缺
- 這個公司剛好有適合你的職缺釋出
- 這個職缺剛好符合你的職級跟年資
- 團隊需要的人才經歷、性格特質等等,剛好滿足「互補」或 Diversity
因此,千萬不要讓拒信 Rejections 打倒你。因為這次的 No 可能是因為上述原因被拒絕,或者僅僅意味著你不是這個職位的合適人選,同時也代表著這個職位不適合你(至少現在還不適合)、你做起來也不會開心。所以我們只能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持續反思,時機成熟時,一定能夠找到最適合的你公司和職位,發揮最大的價值!
我自己在申請 Google 時,第一個職缺就出師不利,但我拉長戰線、對面試越來越熟練,最終在第三個申請時成功斬獲 Offer。我在申請 Google 時,也投遞了其他科技大廠、新創職缺,大部分連面試都沒拿到,甚至還有自己在 Phone Interview 就明顯搞砸的面試(面試真的很吃自己當下的狀態)。
再來我會總結出來對我準備過程中超級有幫助的三個小訣竅:
經常被忽視的訣竅一:Self-reflection
第一個訣竅是自我反思。這點其實還蠻特別,Google 甚至是把 Self-reflection 放在官方的說明中:https://www.google.com/about/careers/applications/how-we-hire/
我會怎麼做呢?
我會問自己很多 “WHY” 的問題。比如說,我當初為什麼會對這件事感興趣?或是為什麼我會覺得自己適合這個職缺?或者為什麼我現在是一個好的時機去申請等等。透過問自己很多「為什麼」的問題,你會慢慢釐清楚自身動機跟故事。
面試中有很多互動環節跟 why 問題,在每一個問題結束後,也會有更多的 follow-up questions。所以首先要足夠了解自己,了解每件事情背後的前因後果,做這件事的動機,以及從每段經歷中學習到什麼等等。
很重要的訣竅二:跟 Recruiter 合作
第二個訣竅是比較少人提到的,就是與 Recruiter 的合作。Recruiter 有很多資源,不管是面試前的建議,或是提供面試後的回饋 Feedback。只要能在面試前期表達出專業程度,讓 Recruiter 認為你很有機會能夠幫他完成這次招募的需求 Quota,並且在應聘過程中都很積極跟有禮貌地與他們溝通合作,就能從中獲得很多幫助!
被 Underrated 的訣竅三:Coffee Chat
Coffee Chat 其實是非常常見但經常被低估的一個步驟。我透過 Coffee Chat 獲得了非常多一手且重要的資訊。與三四位科技業的 Account Manager 聊天後,我慢慢了解這個職位的大概情況,也能更好地思考自己如何將背景經歷應用到這個職位上。因此,Coffee Chat 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值得投入的步驟。如果把 Coffee Chat 做好,自然會獲得很多一手資訊,也就拿這些一手資訊、再去問 Recruiter 聰明的問題,面試時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公司跟職位。
關於 Coffee Chat 的重要性跟如何進行 Coffee Chat 的邀約跟談話,我會再另外拍一部影片,可以追蹤我的 YouTube 頻道!
\\ 留學&求職資源彙總 //
- 💰 雅思 IELTS 報名 $500 折價券:「點我」填問卷即可領取
- 🎯 OfferLand 落點分析:「點我」獲得 Jason 學長精選的留學顧問免費諮詢!
- 📚 我寫的電子書:「輸入優惠碼:blog100」獲得履歷 CV、SOP 文書、英文面試攻略專屬折扣
\\ 我提供的留學&職涯服務 //
- 📝 履歷 CV 精修&深度諮詢:打造你的優質 CV!透過專業深度諮詢&潤飾,找到閃光點讓你大放光彩! 一同討論故事、找到自我定位和優勢,獲得更多面試機會!
- ✍🏻 文書編修&深度諮詢(SOP, PS, CV, 推薦信):超過百人好評!帶你精準表述自身經驗,為成功錄取夢校鋪路! 從故事挖掘、架構調整到語言修飾,全方位讓申請文書煥然一新,一起寫出有邏輯且吸引人的故事!
- 📌 模擬面試(求職&留學):1 對 1 狙擊弱點、實戰提升熟練度:提高面試通過率|深挖優勢、練就自信,一次練習全面提升,從容應對面試!全方位支持,為你開啟職場新篇章!
\\ 我架設了「OfferLand.cc 留學&職涯一站式平台」 //
👉🏻 加入 OfferLand LINE 好友,獲得個人化落點訂閱推送
訂閱電子報:獨家優惠資訊、最新內容通知!
不定期分享高效成長 Tips & Insights
我的 Instagram (@jason_career) & YouTube(Jason 學長)& LinkedIn 會分享更多高效成長、外商職涯、留學申請等内容。一起為履歷加分、在人才市場脫穎而出!歡迎大家追蹤、找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