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時間: 2024 年 06 月 15 日
本文是 Podcast 逐字稿精簡版!很高興能受邀到 CakeResume 的科技職涯 Talent Connect Podcast 分享 Deferred MBA、創業、自媒體和留學申請。
🙋🏻♂️ 🙋🏻♀️ 本集來賓:Jason 學長&Elena
🎤 CakeResume 採訪者:Jo & Claire
🎤 Jo: Hello 大家好,歡迎收聽科技職涯,我是科技職涯的主持人 Jo。科技職涯是由 Cake Resume 製作的廣播節目。我們將會邀請在科技、數位等不同領域的工作者,來分享他們的職涯故事和個人觀點。一起來聽聽這些精彩的分享吧!Hello 大家好,我是 Joe。
🎤 Claire: Hi 大家好,我是 Claire。那今天呢,這一集是我們的主線訪談。不知道大家對於自己的職涯初期的規劃是什麼樣子呢?當你在大學畢業後,是要先進入職場還是應該要進修再工作?也就是所謂的可能再念個研究所。
那我們之前有跟我們的一位 RC 同事 Elena 聊聊天,然後因為她當時就分享說她其實有出國留學的規劃。那她自己是透過在 IG 上面去認識到一位留學主題的創作者 Jason 學長,並且在 Jason 學長的幫助之下,完成了她所有申請的文件,最後真的成功錄取了。
那我們也對這位幕後的推手 Jason 學長產生了一些好奇。當我開始了解了 Jason 學長的背景多一些之後,我發現 Jason 學長的經歷非常的特別。他在學生時期開始創業,成為學生創業家,然後還沒大學畢業又申請到了一般人通常有工作經驗後才會申請的 MBA。結果 MBA 錄取之後,他沒有馬上飛去美國,反而在台灣開始他的正職工作,然後預計後年才會開始他的留學生活。
這樣一位擁有創業、工作、自媒體經營以及即將踏入留學生活的 Jason 學長,是如何發展他的人生旅程呢?那今天就讓我們邀請他來分享。
Jason 有哪些外顯的個人特質?
🎤 採訪者:Jason 學長有哪些你自己有意識到,而且你也很常聽到別人誇獎你的個人特質或是能力呢?
🙋🏻♂️ Jason:有兩個個人特質。一個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然後這個可能跟下一個特質也蠻相關的,就是專案管理能力啊,或是讓團隊可以有個共識,然後一起把一件事情完成這樣。
我覺得因為每個人的個性或是他所在意的東西不太一樣,所以我會先了解他自己喜歡聽到什麼東西,或是喜歡溝通的方式是怎麼樣。所以每一個人在講話的過程中,我應該都會用不同的方式去應對啦,然後再去。所以鬼話的部分如果還要傳遞給人,就會再用人的方式來講一次。
Jason 低調不為人知的個人特質是 …?
🎤 採訪者:那還有哪些是你自己覺得你有但是你不太常聽到別人跟你說的個人特質或是能力呢?
🙋🏻♂️ Jason:我覺得我自己可以很能夠忍受那種很無聊、重複性的工作。比如說我們在創業的時候可能需要擔當網站的客服,然後解決這些比較瑣碎的問題。甚至是之前在做比如說商業開發的時候,需要負責寫信啊,發信去做對談這樣。所以我覺得這些東西都是比較知微末節或是比較有重複性的工作,但我自己都不會覺得無聊,然後反而很熱衷地去找到有效率的方式去解決他們這樣。
🎤 採訪者:我好佩服這一點喔,因為我自己超容易覺得無聊的。我自己的話,我覺得對於什麼事情會覺得它是無聊好像蠻看人的耶。因為我自己反而是比較膽小的那種類型,所以我對於想很多創意的新點子有時候會覺得有點害怕,所以會覺得那種反覆性的工作有時候會給我安全感。但是做久了也是會無聊,所以我就覺得這個是一種耐心的培養。
🎤 採訪者:好像可以懂你的感覺,就是有時候做那種瑣碎,但是可能它就是一定會有產出,然後一定被需求的工作,就會讓你覺得你有在做事。
🙋🏻♂️ Jason:對,但是它可能真的以生產力來說並不是特別的高,但是它確實就會花掉你的時間。
Jason 有哪些透過他人提到,才意識到的個人特質嗎?
🎤 採訪者:那最後一個呢,是 Jason 有哪些你自己不覺得然後你也沒有察覺到,但是你聽別人跟你說過很讓你意外的個人特質或是能力呢?
🙋🏻♂️ Jason:我覺得是商務開發這一塊,就是比較內向一點,然後就從來不會覺得說自己可能是個業務或是商務拓展的料。但是感覺通過這兩段創業經驗或是正職的經驗,我慢慢發覺說原來愛人也可以在商務拓展上有自己的優勢跟能力可以去發揮,然後 maybe 就可以通過比較共情的方式去識別出客戶或是對方的需求,然後再去 pitch 解決方案。
🎤 採訪者:那我蠻好奇,當初是因為你當下有這一個 pitch 或者是 BD 的需求,所以你就是硬著頭皮去做了嗎?還是說是在什麼樣的情境之下,即便覺得自己是個愛人,但還是做了這樣的嘗試?
🙋🏻♂️ Jason:我覺得是創業的環境下,如果沒有去做 BD 就沒有錢。所以當下其實是被逼的,就是一定要去找到比如說海外的 youtuber 跟我們合作這樣。
🎤 採訪者:了解。所以你剛說 I 人的優勢是在共情這一塊?
🙋🏻♂️ Jason:對,然後我覺得也是真誠吧。就 maybe 雖然可以 I 一點,但是我可以真誠地對待他。
🎤 採訪者:對。那你本身是不是其實還是壓力蠻大的?
🙋🏻♂️ Jason:我覺得對,我會蠻消耗我自己的心神。
🙋🏻♀️ Elena:我突然想到就是我可能不太知道 BD 的內容,所以我有問一些 BD 的同事說,請問你們 BD 的 team 都在做什麼,然後是不是 team 裡面的人都很多 E 人。我跟你說沒有,他們都是 I 人。他們就說沒有很多 E 人,然後我就想說真的嗎?然後我就會很好奇說那是為什麼 I 人會想要做這份工作呢?
🎤 採訪者:因為我每次看到其實我們 BD 跟 RC 都是我們的業務單位的同事嘛,然後他們都是整天打電話打不停,尤其是 RC 同事。沒錯。我都超佩服,因為我很討厭打電話。
🙋🏻♀️ Elena:對,但是後來就跟他們聊聊之後才知道說其實 BD 同事很多 I 人。
我們的同事 Elena 是怎麼認識 Jason 的?
🎤 採訪者:那就是在我們剛剛提到的我們的同事 Elena,是我們接觸到 Jason 學長的契機之後呢,想要請 Elena 再一次當我們的橋樑,和我們分享當初認識 Jason 學長的契機還有後續合作的方式。那所以首先想問的是 Elena 當初是怎麼知道 Jason 學長,以及你是透過什麼樣的方式聯繫上他的呢?
🙋🏻♀️ Elena:我其實追蹤 Jason 學長的 IG 已經有快兩年的時間,是因為我本身就有想出國留學,然後也一直都有在準備出國留學這一件事情。然後在進入到準備申請文件的過程中,就有先比較了一些論稿服務之後,就決定請 Jason 學長協助我這樣子,然後就用 IG 去密他,然後把我的 SOP 第一版就是傳給他這樣,然後就有了後續的合作。
🎤 採訪者:喔,你說到的 SOP 是什麼啊?
🙋🏻♀️ Elena:是 Statement of Purpose,就是所謂的讀書計畫。申請美國研究所的話,基本上每一間學校都會需要教。
🎤 採訪者:成果產出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樣的過程,可能是你特別喜歡,然後有讓你覺得不一樣的地方嗎?
🙋🏻♀️ Elena:我覺得應該是對於我的自身經歷的挖掘這一塊。因為我在跟 Jason 學長聊天的過程前,其實我是對自己的背景沒什麼信心的人,就覺得我好像考試分數也沒有很高,然後我其實也沒有正職的工作經驗,就是都是實習經驗這樣子,所以就覺得這樣子好像沒有辦法跟其他人競爭我想要的學校。但是聊完之後就是有發現,我的實習經歷和我申請的 Program 有直接相關,這一點其實是蠻大的優勢。加上我之前的一些可能社團、課堂上面的經驗,是可以和我的申請 Program 做連結的,這兩點算是我合作過程中蠻驚喜的一部分。
作為留學顧問,Jason 的特別之處是?
🎤 採訪者:Jason 學長覺得自己作為留學顧問的這樣的身份,你會覺得你自己比較特別的地方是什麼?
🙋🏻♂️ Jason:我覺得我自己不會把自己看作代辦,或是為了賺錢而做事。大部分情況下,通常都希望通過了解他們的背景啊,了解他們為什麼想要留學等等的,再去幫助他們完成文書的撰寫。所以我跟外面比較專業或是比較全職的這種留學代辦,最大的差別可能是在於我的身份比較像是學長或是朋友的角色在幫助他們完成這個申請過程。
🎤 採訪者:所以當初才取名叫 Jason 學長?
🙋🏻♂️ Jason:對。
🎤 採訪者:了解了解,很有親切感。那剛剛透過了 Elena 的介紹,我們知道了 Jason 學長是一位 IG 上面的留學主題創作者。接著我們想要多了解一下 Jason 學長創立這個個人品牌的動機還有經歷。
大學畢業之際就申請到「Deferred MBA」的 Jason,當初為什麼會想要申請這個學位?什麼是 Deferred MBA?
🎤 採訪者:那首先在節目的一剛開始呢,我們提到了 Jason 學長的時區似乎比大家快了一點點。也就是說他在大學還沒有畢業就申請上了 MBA,然後也因為自身實際申請過、錄取過,才會創立這個 Jason 學長的賬號。不過 Jason 學長申請的這個 Program 呢,比較特別,我原本也是沒有聽過。後來是因為這件事情才查到說,原來有 Deferred MBA 這個 Program。那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什麼是 Deferred MBA,以及當初是怎麼找到這個 Program 的嗎?
🙋🏻♂️ Jason:Deferred MBA 基本上可以理解為,它是 MBA 的另外一種錄取方式,就是提前錄取,然後錄取這種大四或是研究所最後一年的學生,給他們 2 到 5 年的彈性去工作或是去自己創業,然後再讓他們隨時決定入學 MBA 的時間。其實我當初找到這個管道的原因是誤打誤撞吧。我一開始大學是商管,就是企管背景嘛所以我碩士原本想要找比如說 Master in Management,就是小的 MBA 這種 MIM 的商館研究所,但是我發現美國的 MIM 比較少,然後大部分名校都只有 MBA。我在滑這個學校網頁的過程中才發現 MBA 也有推出這個新的入學管道,就是 Deferred MBA 讓我們這種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也可以提前錄取這樣。
🎤 採訪者:那我想問是,因為剛剛提到的那個前提是美國的原本想念的那個學位比較少,所以是蠻確定就是想去美國的嗎?
🙋🏻♂️ Jason:對,我一開始在申請國家的選擇上,我是只有選美國。
🎤 採訪者:那考量會是什麼呢?
🙋🏻♂️ Jason:我覺得會是我自己未來職涯上的選擇吧,因為我自己想要在軟體科技業工作,那以國家來說,可能美國在軟體科技業上比較興盛一點點,對會比較符合我自己的 career path。
🎤 採訪者:理解理解。那當初為什麼會決定申請 Deferred MBA 呢?是大學的時候就想說可以延遲入學了嗎?有這樣的規劃嗎?
🙋🏻♂️ Jason:我在大四決定申請研究所的時候,其實我就只有找那種可以 Defer 延後入學的科系。原因有幾個,比較大的原因是因為我大學畢業後想要先回台灣當兵,然後再出國讀書這樣。所以我那時候就只有投遞那種可以 Defer 的科系。第二個是想要有彈性吧,就讓我工作一陣子後再決定要不要去留學。然後我覺得發現這個 Deferred MBA 就很完美的符合我所有的前提要求。對,可以讓我在比如說在大學期間啊,就完成所有的申請文件,甚至是考完 GRE 跟 IELTS 這種很難的語言檢定的考試這樣。
而且另外一點是我自己認為我在那個申請狀態下是比較有優勢的,因為 Deferred MBA 它都是沒有工作經驗的人才可以申請嘛。反而因為我大學經驗可能比較豐富一點,那還有創業經驗,所以我在申請 Deferred MBA 的前提下,我可以更比其他人突出一點點,然後有一些機會去脫穎而出這樣。
🎤 採訪者:不要全職工作就可以了嗎?
🙋🏻♂️ Jason:對,它的大部分學校的要求是你是大四或是研究所最後一年,然後完全沒有全職經驗才可以申請。
當初在申請 Deferred MBA 之際,Jason 遇到哪些困境?自我反思超重要!?
🎤 採訪者:那 Jason 當初是自己去獨立完成全部的申請流程的嗎?有沒有遇到什麼比較印象深刻的困難?
🙋🏻♂️ Jason:嗯,我覺得我算是半 DIY 吧,就是有找人幫忙論稿,然後也有找美國當地的學長姐啊或是校友去討論這個申請。因為我覺得 MBA 的申請比起其他碩士又困難了一點,就 Essay 的問題上,或是在申請的強度,跟面試的過程上都會比其他研究所 program 再難一點點。
那我當初哥大的 Deferred MBA 其實是依照我自己,就其他學校的申請經驗,然後再去自己獨立 DIY 完成的。然後關於困境的話,我覺得有幾點吧。剛剛有提到一點是 Essay 很難,那這塊比較想要分享的就是,比如說他們會問一些比較奇怪的問題。
🎤 採訪者:是什麼樣奇怪的問題?
🙋🏻♂️ Jason:他會問你說你最仰慕的人是誰,跟學位比較沒有直接相關。我覺得很多問題是他們想要了解你這個人,就是身而為人的軟實力啊或是你自己的 self-reflection,就是自我反思這塊,到底有什麼樣的想法。像他們還有問一些問題是你覺得什麼東西對你來說最重要之類的,蠻哲學的問題我覺得。
這種問題我覺得沒辦法短時間內就產出很完美的答案。所以那時候我要在短時間內釐清比如自己的職業目標,然後熱忱、背景甚至優勢等等,我覺得很吃自我反思。對,所以這是遇到的蠻大的困境之一吧。
然後其他困境也許還有時間管理這塊,因為研究所申請很花時間,有很多流程,包括考試、後續寫 essay 甚至還有面試等等。那我當時還是學生,然後大四還要寫畢業論文,同時我還在上海的一個創投實習。對,所以我覺得時間管理很重要在研究所申請上。所以你真的要有那個熱忱才可以撐下去。
對,所以我覺得最後還有一個焦慮吧,就是因為你花了那麼多時間後,你就會焦慮說自己能不能上。如果不能上我是不是就失敗了?
真的有很多人都會說就是在那個還沒有拿到 offer 的時候就很焦慮,然後拿到之後可能又有選擇,然後又還是很焦慮。這個焦慮是不會停的。但我覺得我自己做越來越多研究的時候,因為我那時候其實還蠻瘋狂的,就是我的 YouTube 影片全部都是關於 MBA 的影片,包括採訪、校友或是 MBA 就讀分享。我覺得那時候就是盡全力啦,然後後面就焦慮就越來越少。我就覺得不能上了算了。
🎤 採訪者:我覺得這感覺就是他們為什麼 essay 要問你那些大哉問的原因耶,就是他要你去想清楚自己到底有沒有要花這個時間跟這個金錢投資在,不管是申請本身還是之後要去就讀這個學位。
🙋🏻♂️ Jason:嗯,對對對,尤其 MBA 的 program 學費上也特別貴,對,而且時間也兩年,所以你也有那個時間成本。
當初在申請 Deferred MBA 時,Jason 已經對未來職涯有明確想法嗎?
🎤 採訪者:我好奇 Jason 當初想要申請 MBA 的動機是因為已經蠻明確知道自己想要去美國的軟體產業工作,然後覺得這個學位算是一個非常加分甚至是有點必備的條件嗎?
🙋🏻♂️ Jason:說實話其實不是。因為應該說我那時候還大四,我甚至沒有在科技業實際工作過,所以我對於他內部的環境或這個到底是不是我熱衷的東西也不太了解。對,那我當時申請的原因其實是這個彈性吧。就我大概能夠想像 MBA 可以對我的職涯有什麼樣的幫助,然後我就寫了寫了寫了,然後反正他 Deferred MBA 我後面如果真的沒有要去,我就不去了我也不虧。對,所以那時候其實沒有那麼多想法,或是自己對自己的職涯也沒有到特別確定。
🎤 採訪者:可是這樣子就是感覺進可攻退可守的心情,難道不會讓你在申請的過程當中比較容易想放棄嗎?因為好像也沒有說我一定要這個選擇,或一定要這個門票。
🙋🏻♂️ Jason:對,但我覺得當初會特別想要錄取的原因是有這個彈性吧,就是我錄取了後我才可以進可攻退可守。所以彈性就是最大的那個驅動力。還有一點就是因為我大概可以設想到如果我工作了四五年後,再申請 MBA 的困難度也會更高。比如說我那時候工作全職工作的情況下,我還要再回去考那個考試,我想要在我人生中最聰明的時候趕快把考試考完。
為什麼創立「Jason 學長」這個留學主題的自媒體帳號?
🎤 採訪者:哦,那在整個申請過程結束之後,Jason 學長為什麼會想要創立這個 Jason 學長的 Instagram 帳號呢?
🙋🏻♂️ Jason:嗯,其實我在申請的當下就決定說,如果我有錄取我一定要做自媒體,但我當時還沒有想好要怎麼做啦,因為原因可能是我當下在找這個 Program 的時候,發現中文的資訊特別少,然後我自己又覺得這個 Program 其實還蠻適合很多人的情況,所以想說哦那我可以寫文章去多多分享這個東西。
之後創立 Jason 學長之後也沒有寫很多篇 Deferred MBA 的文章,好像就寫了一兩篇而已吧。對,那後來創立這個 Jason 學長的自媒體帳號後,我發現我更多分享的可能是當初自我反思的過程吧,因為我覺得申請 Deferred MBA 那幾個月會是我大學中的最大的轉捩點嗎?因為我從大一到大三可能每一件事都是庸庸碌碌,就是一直忙一直忙這樣,就是有什麼事情可以做那我就做,但我後面在申請 Deferred MBA 後發現,哦原來我可以先從自我反思了解到我自己的優勢,或是我的背景或是我自己喜歡做什麼事,然後再去慢慢規劃到未來的職涯規劃等等。所以我覺得這個是我在自媒體中蠻想要分享的點。
Jason 怎麼幫助申請留學的學員找到自己的亮點?
🎤 採訪者:那就是想要回到一個剛才我很想要問的問題,就是如同剛才 Elena 的經過,就是很好奇 Jason 學長在幫助你的申請者的過程中,是怎麼挖掘申請人的可能人生經驗中的寶藏的呢?
🙋🏻♂️ Jason:在幫助這些申請者的時候,我通常會請他們先自己把履歷寫好一版這樣,那我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了解他們有什麼樣的背景經驗、實習、課程等等等等,然後再慢慢去引導他們跟我發展,分享他們自己目前的職涯規劃或是目前想要留學的原因吧。
那我覺得在討論的過程中,我自己會比較想要了解的是為什麼這件事情,比如說為什麼他對這個領域有熱忱,或是為什麼他們想要留學,然後他們自己覺得說留學可以怎麼樣的幫到他,甚至是對於學校來說為什麼要錄取你這個人。通過問這種為什麼的問題,就發現他們申請者自己的想法跟目前的目標這樣,在寫文章也會比較好寫。
真的是一個需要一直反思的過程。我覺得如果有做好自我反思,基本上在寫 essay 或是學校面試上,都會有比較多內容可以講這樣。所以其實不管是學校方面還是說自己要準備要申請留學,都是要先想好自己到底為什麼要留學這件事情,然後想好之後才會有更多可能的機會。
我出版了三本電子書!分別是:SOP、CV、英文面試,每本都超高 CP 值、乾貨滿滿、銷售破百本,持續更新增補內容,陪伴大家走過留學&求職!當你看到這邊,恭喜你獲得讀者專屬優惠碼!
輸入優惠碼:BLOG100,每本電子書都折 $100,三本一起購買就可以折 $300!
👉🏻 點擊這裡 一次搞懂申請需要的資源、撇步和知識吧!用傳統代辦 3% 不到的價格,獲得 300+% 價值
作為 Jason 學員的 Elena,當時申請學校是遇到的問題是什麼?如何解決?
🎤 採訪者:我也想問一下就是學員,就是 Elena 剛有提到說其實你在整個申請留學的過程當中,Jason 學長這邊有給你一些不錯的建議,那能不能夠請你再多跟我們分享一下當時你自己遇到的問題,然後後來是怎麼在 Jason 的幫助下去解決的呢?
🙋🏻♀️ Elena:我當時之所以會對自己的背景比較沒有信心的原因,第一點是我的分數很普通,所有的像是托福這種語言考試,或是 GRE 這種研究所會看的邏輯考試,分數客觀來說都不是那種大家會認為有競爭力的分數。
然後我本身工作經驗也是都沒有正職的工作經驗。那時候上網找了很多資料,大家都說人之所就是申請者基本上都有正職的工作經驗這樣子。我就想說,啊那我只有獵頭時期的經驗,我會不會就是比不過人家,加上我的大學科系跟我研究所申請的科系是跨領域的,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大學是念公共行政系,然後研究所是選擇讀人之研究所這樣子。
公共行政系就是比較 for 國考,但是要轉往這種商科,加上有點社會科學的領域其實是差蠻多的,所以就當時對自己的背景蠻沒有信心的。但是跟 Jason 學長討論之後,就有發現其實我的獵頭時期這一塊比我認為的更有價值,也跟我要申請的 program 還蠻有直接的連結。加上我的文件是真的很用心的,有再來回跟 Jason 學長討論還有修改,然後也再把過往的其他經歷和要申請的 program 的方向再做更深的連結。
所以最後的文件我自己是真的很滿意,然後我覺得我已經把我所有的經歷全部都呈現的很好了,然後就把它交出去。最後我是申請八間學校,然後有拿到七間學校的 offer,比我想像中多太多了。
🎤 採訪者:因為我覺得平時在跟 Elena 聊天交流的時候,會覺得你是一個很願意把自己的可能一些亮點說出來的人,所以我其實對於你說對於自己的過去沒有那麼有自信這一點,其實還蠻驚訝的耶,因為我覺得你還蠻會找出自己覺得自己有優勢的地方。
🙋🏻♀️ Elena:我覺得這跟我的個性有關,因為我看事情喜歡只看好的一面,加上就是我做獵頭前前後後也快一年了。獵頭這個行業是會需要去包裝你傳達出來的東西,就是人的用字潛質或是闡述事情的方式要以比較正向的方式去闡述。所以我可能跟別人聊天就是會呈現一個很正向開朗活潑樂觀的情況,但是心裡還是會有小小一塊,知道自己是沒有那麼有信心的這樣子。
Jason 在唸書時 & 現在的兩份創業經驗
🎤 採訪者:那後來了解了一下之後,發現 Jason 學長在投入留學主題創作之前,還曾經有新媒體經紀創業的經驗,然後之後又創立了 OfferLand 這個專為留學還有新鮮人設立的一站式平台,然後又再次發展了這個專為留學還有新鮮人設立的一站式平台。那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你兩段創業的經過嗎?
🙋🏻♂️ Jason:我第一段新媒體經紀公司其實是因為我在大陸讀書嘛,然後那時候看不到 YouTube,但我卻在 Bilibili 或是大陸的其他這種影音平台發現,我怎麼可以看到 YouTube 上的影片這樣。我就想說他們是不是在偷偷地搬運過去,我就說那我是不是可以身為一個比如說官方經紀人的角色去 reach out,就是跟這些 YouTuber 聯繫,然後說我來幫他們代理,把他們的影片代理到中國大陸的市場這樣。所以後來就突然萌芽,然後突然進入了這個創業之路。
然後就跟一些影音平台像愛奇藝、Bilibili 簽訂這種比較長期的獨家合約,這是第一段學生創業的經驗。然後後來第二段就是 OfferLand 這個一站式平台的創業,其實是因為我在自媒體經營上有遇到蠻多痛點,結果看到好多學生他們好像都是遇到在不管是留學申請上或是求職上都會深受資訊不對稱所苦。就想說那我應該可以創造一個產品去匯集所有學長姐的經驗,然後讓學弟妹在留學跟職業上都可以做參考這樣。
所以我就創立了 OfferLand,然後找了兩個 co-founder 一起把它做起來,然後裡面有些功能像是申請多點的查詢或是論壇這種經驗分享的功能。然後我主要在這兩個團隊中都是扮演 Founder 或是發起那個 idea 的角色這樣。然後我主要還有做的是 Business Development 就是商務拓展或是產品管理這一塊。其實這兩個創業的 project 都有入住到創業加速器吧,然後我覺得我在這兩個創業過程中都有學到蠻多的,不管是軟實力或是硬實力這樣的類型。
分別在學生時期 & 踏入社會後創業,有哪些不同的心境?
🎤 採訪者:那因為有時間上面的差別,一個可能是你過去在中國讀書的時候創業的,然後另外一個是在之後一點創業的。你覺得這兩段時間差有帶給你什麼樣的比較不一樣的心態上的轉變嗎?
🙋🏻♂️ Jason:我覺得這問題還蠻好的,就是我當初說要訪綱的時候,我還有慢慢去思考到底兩個差別在哪裡。那我自己覺得說第一次創業其實是因為是在校創業嘛,就我的機會成本基本上就是零,我只需要花時間就好,不太需要怕失敗,然後什麼事情都可以闖闖看試試看,反正失敗就失敗了嘛。
那當時也可以說比較不成熟吧,就是一頭腦然後就直接做了,也沒有去真正思考它的比如說完整的商業模式啊,或是到底怎麼做出來比較可以規模化的事業這樣。所以導致我們最後沒辦法很快速,或是沒辦法完整地把所有我們 secure 到的這些創作者都把它成長茁壯。就只有後來我們目前還有在經營的就只有一兩個是跟平台有前長期合約的這種大型創作者。
所以當初學生創業的情況下,我覺得是有機會站在這個大的市場裡面去主動 reach out,然後身為學生新創還可以跟這些大的 YouTuber 談成合作,我覺得經驗是蠻難能可貴的。
然後第二次創業其實是因為我已經就畢業了嘛,然後有正職工作的情況下去兼職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就會明顯感覺到時間壓力。然後這個時間壓力不僅僅是我自己的時間壓力,可能還有團隊夥伴上的時間壓力,因為他們也每個人都需要投資他們的人力或是資金,去做出這個對留學生有幫助的產品,然後再去根據他們的 feedback 去做改進。
那在這個壓力下,我就覺得說我可以更快速地培養出很多軟實力吧,那可能在於團隊管理啊,或是產品經營、產品迭代上,會有更大的幅度的成長。所以我覺得我這兩段創業經驗反而是第二段會讓我成長的速度比較快一些。
第一段的創業經歷,如何幫助到第二段?後續對職涯與留學規劃,又帶來哪些影響呢?
🎤 採訪者:那在第二段創業經驗之中,有沒有想要從第一段經驗裡面覺得沒有做好,然後第二段就想要盡量把握一定要做到的部分呢?
🙋🏻♂️ Jason:嗯,我覺得兩段創業最大的成長是軟實力這一塊吧。那我第一段創業的時候,可能因為是學生,所以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讀書,然後跟創業這件事。我會想要很快地推進,把每件事情都做得好,所以會導致說在團隊管理上或是在跟人溝通上,這一塊就不會很注意很多,導致大家的壓力可能都很大,卻沒有很多時間去反思這件事情到底做得好不好。
在第二段創業經歷,我就會很在意這一點。希望這一段創業經歷不只對我來說有幫助,對他們來說不管是他們的職業,或是他們自己的專業技能上的成長都會有所幫助,並且可以在一個比較開心快樂的環境下做到這件事。也是想要它能夠繼續長久發展的。
🎤 採訪者:那你覺得不管是這一段還是前一段的創業經歷,對你往後的職涯或者是留學規劃上有什麼影響嗎?
🙋🏻♂️ Jason:我覺得這塊我還蠻可以分享,因為我最近剛好在面試,所以我覺得這兩段創業經歷有加分也有扣分的點吧。先講扣分的點好了,就是因為你在履歷上有些創業經歷嘛,尤其你是在有正職情況下去創業,那以僱主的角度來說,他們可能會覺得你是不是沒辦法專心在正職工作上的人,很喜歡去嘗試不同的東西,所以你就要去說服他們這樣。
🎤 採訪者1:我不知道這原來會是一個扣分的點耶。
🎤 採訪者2:在這邊過得太自由了,其實是會喔,可能會喔。
🙋🏻♂️ Jason:所以我在面試有很努力很努力地向他們證明說,其實我還是很認真的在做正職工作。
🎤 採訪者:那為什麼 Jason 不要乾脆就不讓對方知道你在創業呢?
🙋🏻♂️ Jason:好會問喔哈哈哈,因為我覺得加分的點比扣分的還多啦。
🎤 採訪者:那加分的點是什麼?
🙋🏻♂️ Jason:我覺得加分的點,首先是有更多故事可以講吧,比如說在軟實力上,或是在他們問說你有什麼做過最難的 project,那也許我在正職工作上沒有一個很好的經驗可以分享,但我卻可以拿過去創業的經驗去分享。然後另外一點是,你可以證明的東西有更多了,因為我等於說在同一段時間做了兩件事情,如果我可以兼顧正業,又同時可以兼顧一個創業的 project,他們可能會覺得說,你在同一段時間內累積的可轉移技能,或是累積的軟實力會蠻多的,就是你的成長幅度應該是蠻快的。
Jason 為什麼不選擇全職創業?現在的正職工作是什麼呢?對於未來的職涯發展有哪些幫助?
🎤 採訪者:了解,那我很好奇你有考慮過全職創業嗎?那如果沒有的話,也不知道方不方便問一下說目前的正職是什麼,跟當初為什麼會覺得你還是要有一份這樣子的正職工作?
🙋🏻♂️ Jason:我沒有考慮過全職創業,因為我覺得我目前還可以再兼顧正職工作,然後同時在業餘時間創業的話,那好像有正職同時創業的成本或風險會小很多,看起來會比較厲害,就是感覺是很會規劃時間或是規劃資源的人。關於為什麼不離職,還有一點是因為我覺得我自己正職工作也算蠻有趣的吧,因為我是擔任會計師事務所的顧問,那顧問這個角色剛好也可以培養我自己想要學習的東西,比如說 client facing,就是你要怎麼跟客戶對談,然後身為 I 人,你要有 I 人的方法去 secure 他們的滿意度等等,那我覺得顧問這段時間真的是學到很多,然後也對我剛剛的面試都蠻有幫助。
🎤 採訪者:是哪類的顧問呢?
🙋🏻♂️ Jason:我是做風險諮詢部門的顧問,可能就是協助客戶去做他們自己的資訊安全,內部規範的一些改善,或是幫助他們做稽核或是合規合法的改善這樣。
🎤 採訪者:那除了說還是想要有一份正職工作的身份以外,不知道當初選擇風險管理相關的顧問的工作,就是很具體的這份工作,是有什麼樣的考量嗎?
🙋🏻♂️ Jason:我覺得有兩點。第一點是我們這個 team 它的專案範圍吧,就是我們這個 team 是比較偏科技一點的,就是雲端計算相關的 domain,所以可以讓我身為一個商管學生,在一畢業的話,就進入這個 team 可以讓我快速地接觸到科技業相關的東西,然後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這會跟我後續的 career goal 相關。第二點就是軟實力,因為我覺得顧問身為顧問在軟實力的培養上真的是快很多吧。所以這兩點就讓我當初義無反顧地加入了這個公司。
Jason & Elena 的職涯中期目標是什麼?
🎤 採訪者:那兩位目前在職涯發展上面,有沒有哪一些中期目標是目前有在思考或者是已經規劃好的呢?
🙋🏻♂️ Jason:那我先說好了,就是我想要分享一個走轉,或是 pivot 的概念。就是在 MBA 申請中蠻常見的有三個走轉的東西,就是大家可能會想要通過就讀 MBA 去完成這三個東西的走轉。第一個是產業或是行業的轉變,第二個就是職能和工作內容上的轉變,第三個就是工作地點上的轉變。
這個會跟我的中期職業目標有關的原因,是因為當初我也是有了這個中期職業目標,才決定加入我目前現職的顧問角色。因為我中期職業目標是想要到科技業做 account manager,剛好就蠻 match 我短期可以幫助我做到的東西。比如說我目前在做顧問,或是我目前的 team 是偏向科技業的,那我就可以更好地達到我這個中期的目標。所以我現在也有拿到 LinkedIn 的 account manager 的 offer。
當初我覺得這個中期職業目標也是可以很好利用我畢業後的這段顧問經歷,同時還有一些創業的一些商業拓展的經驗,所以我在面試的時候都可以拿這些故事去說服他們,雖然我現在的行業、職能、甚至工作地點都不太一樣,但是我可以完成這個很好的轉變。
🎤 採訪者:確實,有點是拿到一個入場券,當然有可能你很難一步到位,但是至少有其中一個很關鍵的轉換,後面再一步一步地轉,都會是相對來說容易一點的。那最後有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就是想問有沒有想到自己未來想要達到的職位或職能呢?然後為什麼這是你們想要達到的職位,就可能是終極目標的概念。
🙋🏻♂️ Jason:我覺得我目前的長期目標可能是在科技業當 PM,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在創業,尤其是第二段就是 OfferLand 這個經驗中,我發現我可以從零到一地產出一個對大家有幫助的產品,這件事情讓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吧。然後有了這個長期目標後,我最近才會想說那我先趕快轉到科技業,那我未來從 Account Manager 再轉到 PM 可能會容易一點。
擁有工作經驗後,對於「是否要留學」的計畫有任何影響嗎?
🎤 採訪者:在工作的這一段或實習的這一段期間,會曾經有讓你們覺得對未來留學的計畫有什麼樣的改變嗎?
🙋🏻♂️ Jason:我覺得老實說我目前對於入學 MBA 這件事情沒有到特別的堅定,說一定要去讀這個書,因為它可能要花六七百萬,然後又要花兩年的時間。因為我會有這個考慮或是顧慮的點是因為如果我可以在沒有 MBA 的情況下就達到我自己想要的職涯目標或是人生目標的話,那好像就沒有當初入學 MBA 這個需求了。但是當然我可以理解說它也許潛在可以為我帶來的好處有什麼啦,然後很多人也說這會是個 life-changing experience,就你讀了 MBA 感覺你的人生就變得不一樣了。
但是我目前其實還在持續考慮中,就希望未來一兩年後有一個新的想法可以再來分享這樣。
🎤 採訪者:所以這個彈性也都還是一直在那邊的?
🙋🏻♂️ Jason:對,沒錯。
觀察:Goal-oriented 的學生較容易成功
🎤 採訪者:那我們前面花了一些時間來跟 Elena 還有 Jason 聊聊他們對於工作的想法,那最後呢,想要再回到留學這個話題,因為兩位也即將有可能都要展開留學的旅程,然後想要再深入地討論一下當初在做出任何的選擇的時候背後的一些想法。首先是蠻好奇 Jason 這邊的想法,當初你是在已經確定自己申請上了剛剛提到的那個 Deferred MBA,然後再開始做了這個帳號經營,去接觸更多想要留學的人。那也蠻好奇說你在接觸了這麼多人的過程當中,有沒有從他們身上獲得了一些不一樣的觀點,然後甚至是可能對於你本來在選擇留學的這條路上是有影響的呢?
🙋🏻♂️ Jason:我覺得採訪或是接觸過那麼多留學生的過程中會發現,喔原來大家的出國讀書的理由都不太一樣。有些人可能是要出國讀書然後回來接手家族企業,或是有些人只是想要出國讀書,然後增加他的競爭力再回到台灣職場等等。就是很多很多超級不太一樣的動機。然後我覺得不管當初他們留學的理由是什麼,我發現那些能夠很清楚講出自己的計畫或是自己為什麼想要留學等等的人,在那邊的那些人呢,在後面求職上或是讀書上都比較容易成功。我覺得可能就是跟 goal-oriented 有關吧,就是他們如果真的對自己的目標很清楚,那他們在留學的過程中可能也會更容易花費更多時間去努力求職或是努力學習這樣。
所以會不會有一個可能比較核心的觀察是說,其實大家留學的原因都各不相同,那我們也不需要去反思或者是去檢討說,欸為什麼我跟別人的原因不同,但只要你自己的原因是足夠強烈的,而且你足夠自己清楚想過的,那其實你就可能會在留學的選擇上或者是後續能夠為你自己帶來的影響上都是比較明確的,然後這類的人可能也比較容易成功。
結語
🎤 採訪者:我覺得今天這一集蠻有趣的,是一個很特別的組合,就是我們之前的實習生 Elena 還有 Jason 學長。那 Jason 學長也是我自己一直都有在關注的一個留學生,就是我自己的留學的帳號。其實當初會關注可能也是因為自己心裡多少有個留學的,可能也不至於當夢想,但就是說會覺得自己有一天可能會做這件事情。但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我確實就是覺得我好像沒有找到一個很核心或者是很強的動力要去留學。
那以我現在的狀態來說,我會覺得留學對我來說最有幫助的可能是在求職的這個需求上面。但其實就像剛剛 Jason 提到的,一個想法我覺得也蠻有趣或是蠻值得思考的,是如果今天你想要追求的職涯,其實不一定要藉由留學的幫助也可以達到的話,那你還有沒有必要去做留學這樣的投資?
像之前科技職涯有好幾集的來賓,他們其實也是有明確的分享過說,他們並沒有想要把資源,不管是實踐的資源或是金錢的資源,投注在留學這個選擇上面,但他們相信就算是不一樣的路線,他們最後也能夠達到一樣的職涯的成就或者是職涯的目標。
那今天這一集呢也是想要分享不同的想法或者是不同的考慮的過程給大家。每個人可能都會有自己最在意的地方,或是每個人的資源也都不一樣,並沒有說什麼樣的選擇一定是最好的,但可能會有最適合你的選擇。
留學&求職資源彙總
- 💰 雅思 IELTS 報名 $500 折價券:「點我」填寫問卷即可領取
- 🎯 OfferLand 落點分析:「點我」獲得精選留學顧問免費諮詢一次!
- 📚 我寫的電子書:「輸入優惠碼:blog100」獲得履歷、SOP 文書、英文面試攻略專屬折扣
我架設了「OfferLand 留學申請落點查詢系統+留學&職涯平台」,累積 5,800+ 用戶、300+ 文章、4,500+ 申請落點數據!點進來查詢落點&閱讀乾貨,探索最友善的論壇,留學生&新鮮人都在 OfferLand.cc 上討論~
(如您正使用 IG 瀏覽本網頁,請在瀏覽器輸入網址 offerland.cc,以免無法用 Google 登入)
👉🏻 歡迎 加入 OfferLand LINE 好友,獲得個人化落點訂閱推送!
歡迎收聽我的 Podcast「Jason 學長課後自習室」~
在這裡,我將用輕鬆的對話收錄留學&職場上各式各樣的精彩故事 無論是正在探索的學生、剛踏入職場的新鮮人、還是正在尋求職涯成長的專業人士,相信每一集都將讓你有所收穫!
大家不僅能隨時隨地進入自習室,探索其中的故事、學習新的技能和獲得見解,也能與我一起高效成長、闖蕩職涯! 無論你是想尋找職場撇步,還是渴望聽到真實人生的故事,「Jason 學長課後自習室」都將帶給你輕鬆、有趣和實用的內容 快來點開每一份筆記,與我一同探索職場的無限可能!
我的 Instagram (@jason_career) 平時會分享更多高效成長、外商職涯、留學申請等内容。
一起為履歷加分、在人才市場脫穎而出!歡迎大家追蹤、找我聊聊!